炎炎三伏天,消暑、避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你可知道,古人在没有空调、冰箱、风扇等现代电器的情况下,是怎样避暑的?
文献中的“饮食消暑”
饮食消暑,是老祖宗流传至今的方法。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消恶”就是指消暑。“汤饼”是一种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却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热能。所以,这也是一种消暑方法。
据记载,最会过夏天的是宋代人,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名目繁多的消暑食品记载。
明清以来,伏天里选择中草药消暑是一大特点,在《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伏天,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饮水”,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记忆里的“消暑饮品”
“凉嗖嗖的木莲豆腐来哉!”一声悠长的叫卖声,会带你回到童年记忆。
木莲豆腐,其实既不是“豆腐”,也与“莲”毫无关系。它的原料是一种名为“薜荔”的植物所结果实种子。产于多山之地,绍兴会稽山等地随处可见。薜荔结果,形如莲房,掰开可见许多细小的种子,“木莲”这个别名大概由此而来。鲁迅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孩提时,当卖木莲豆腐的阿婆,掀开桶盖,把果冻似的木莲豆腐舀满一小碗,浇一点红糖水和薄荷汁。站在天井道地里,享受这夏日凉饮,别有一番滋味。
此外,绍兴人夏日的餐桌上,还少不了一碗咸苦结合的干菜汤。干菜汤应该是绍兴最土也最为大众化的汤菜了。除了鲜而可口外,干菜汤兼具开胃助消化、防暑生津之功效。黄庭坚有诗云:“夏日小苦反成味”。
唐诗中“消暑法”
笔者翻开唐诗,看到王维的一首《苦热行》诗: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菀簟不可近,绵络再三濯。从诗中可以看到,太阳炙烤大地,草木焦卷,川泽竭涸,最薄的衣服也穿不住,大树下难以乘凉,凉席上也不敢躺,只好一次又一次用凉水冲洗。
另一位诗人白居易也有一首《消暑》诗: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与王维比起来,白居易这首诗显得淡定从容,像一位修行的禅道人,坐在自家小院中,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习习凉风,以运用“心静自然凉”的方法来消暑,也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也是告诫人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