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关于衢江区优化审批监管服务的调研报告
2018年09月11日 06:17:34 来源: 浙江在线 吴江平 编辑 江于夫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衢江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而发展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服务则是重中之重。日前,我带队分别走访了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关工业企业,并召开座谈会,调研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情况。通过“解剖麻雀”,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探求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实现审批时限最多100天的更优路径。

  一、基本情况

  自2017年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衢江区共梳理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594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589项,比例达99.2%,其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551项事项全面推行“无差别受理”,基本实现了办事群众“进一个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件事”,办事时限平均缩短28.8%,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率。

  1、用好“一个平台”。运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从企业项目赋码备案开始,全面打通54个投资项目涉批事项,企业用户通过网络即可申报办理,原有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引导、指导企业进行网上事项申报,基本实现企业不出门即可实时掌握审批进度,监管部门不出办公室即可实时督促审批部门限时办结。并以信息化手段共享受理材料,共性申报材料不再重复提交,实现网上申报率、网上审批率和办件回传率“三个100%”,变“企业跑”为“数据跑”、“人跑腿”为“网上跑”,不仅做到了开工前“最多跑一次”,甚至能基本实现“零跑腿”。

  2、梳理“一张清单”。按照全省“八统一”要求,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标准化工作,全面消除模糊语言和兜底条款,大幅压减自由裁量空间。对12个审批部门54项审批事项所需材料分类深度梳理,其中政府内部运转29项、中介出具34项、企业提供50项,对企业审批事项出具一次性告知单,实现“一项目一清单”的个性化精准服务,变“盲目跑”为“有备跑”。同时,对企业按照清单准备的材料,召集相关审批部门进行联合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补正,确保审批环节不走“回头路”。

  3、再造“一套流程”。通过实施“多评合一”,将一般性投资项目前期推进涉及的能评、环评、安评、水保等6类评估事项,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如区域环评改革后,负面清单外报告表项目简化为登记表,实施承诺备案制,使环评报告表项目办理从原来的1个月提速至10分钟当场办结。同时,推行施工图“多审合一”模式,变“人带图纸跑”为“图纸网上走”。

  4、建强“一支队伍”。对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所涉及的行政审批、接水接电、日常协调、政策处理、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事项,安排代办专员提供全流程审批代办的一对一服务,“一竿子到底”全程负责。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发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具体到某个项目,办事环节和用时因投资主体和项目性质不同仍有多有少,若延伸至项目决策阶段,不可控因素则更多。纵观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全过程,影响审批时效的原因主要有三:

  1、政府服务层面。按照“流程更优化、审批更高效、企业更满意”的要求,还有一些环节亟须改善:一是项目决策咨询环节。从制度设计来看,通过市、区两级的项目决策把控,对于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对不增加品种、不新增用地、新增用能和环境影响较小的技改项目,以及不新增用地且环保安全影响不大的项目,市、区两级都实行决策简易程序,速度较快。但其他类项目,必须经市、区两级决策咨询,因项目决策时间不确定,由此也造成了企业开工时间的不可控。二是代办人员服务水平问题。目前,还有部分代办员专业不懂、业务不精,仅限于帮企业跑跑腿,需要建立专业队伍并加强业务培训。

  2、中介机构层面。从近期施工许可证核发前审批事项梳理和核实情况看,在整个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布上,中介服务占2/3多。但从整个审批环节看,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中介机构,企业反映较多的也是中介机构办事慢的问题。一是中介机构少,竞争不充分,受人员素质、业务量多少影响,完成时间不确定,施工图设计动辄耗时一两个月,图审也存在排队等待的情况。如衢江区通恒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图审,就用时20天。二是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水平有限。有的项目因中介服务机构对产业政策不熟悉或专业水平不够,设计方案、评估报告被多次退回修改,甚至中介机构编制的可研报告中还有关键指标留白。

  3、企业自身层面。有的企业限于专业人员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市场外部环境等因素,不能及时提供审批事项所需各类材料,虽有政府提供帮办服务,但还是影响了审批事项的进程和效率。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从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抓起,并延伸到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遵循“生成决策、前期转化、实施建设、运营评价”项目生命周期规律,聚力构建资源配置最有效、监管推进最有力、服务保障最优质的“三大办(大项目统筹办、大要素保障办、大监管推进办)一中心(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中心)”项目工作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1、打开“天窗”。衢江区“最多跑一次”改革上一阶段主要是流程再造,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换位思考,重点做好减法,防止“织网加盖”,以集成创新的方式,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为我所用”,打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通道,做到无差别受理、无梗阻办理。

  2、疏通堵点。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所需材料进行再梳理,厘清审批过程中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和职责,针对“中梗阻”问题,加强监督问责;针对中介机构问题,进一步强化管理,对接“浙江网上中介超市”和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研究制定联合中介竞争性招标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红黑名单信用制度和退出机制,实现各类中介评估报告“一个门进、一个门出”和限时办结,推进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效双提升;针对政府代办员队伍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由发改部门牵头加强培训,打造专业、专职、高效的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代办队伍。

  3、破除痛点。立足审批前置环节加速,一方面,列出工业项目决策咨询负面清单,实现清单之外皆可行;另一方面,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按照“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一套标准”,对同一地块分行业制定A、B、C类多套方案;抓好“一项承诺”,企业拿地并作出承诺后通过“一窗服务”即可开工,不再事前审批;用好“一把尺子”,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对照项目标准条件和时间节点严格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企业整改,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依法责令项目停工。对于一些拒不整改、违反承诺的项目,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实施失信企业联合惩戒。

  【作者为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衢江区委书记】


标签: 营商环境;投资;大调研;衢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9112598179129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