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5岁孩子的简历上了热搜。这位小朋友这样介绍自己: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做过20多本思维书,通过实验了解浮力、密度、磁力、重力;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年阅读量从100本上升至500本;2018年前10个月阅读的英文书目,已经有密密麻麻的五大页……
看完这份“牛娃简历”,不少网友认为这里面应该有注水的成分。适当“包装”一下简历,无可厚非,但真实应该是基本的前提。如果罔顾常识,那就不可取了。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牛娃简历”并非个例。前不久,媒体曝光某地一个幼升小的孩子堪比爱因斯坦一事曾引发热议。如此“包装”孩子,折射出某些家长的一种急切心态。比如,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想方设法“抢跑”。
网上流传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级牛娃”的“能力表格”,已成为不少家长“培养”孩子的参照表。其中“普娃”“识字量700,背诵100字的故事,会20以内加减法,英语能简单的阅读”,而“超级牛娃”则需要“识字量1500,背诵300字的故事,拼音熟练,会乘除法,用英语熟练交流”。幼儿园儿童就要掌握这些知识,已经远远超纲了,部分儿童竟然学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中学的内容。
如此“抢跑”,无异于揠苗助长。
“抢跑”,固然可以让孩子早于同龄人掌握更多知识,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孩子成长,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接受超前教育的儿童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却并非真实能力的体现,而是建立在他们提前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基础上。这些儿童中的大多数上小学三四年级后,就会逐渐丧失“抢跑”优势,而接受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通常都会赶上来。这便是人们经常说的“三年级现象”。
花儿不开,不要硬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自有其规律和时间表,如果刻意超前学习、强行灌输,结果极易让孩子产生逆反、排斥心理,不仅学不好,还会产生厌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即使孩子学会了,也容易造成一些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不求甚解,这样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特点,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或许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能起更大作用。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被强行灌输各类知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孰是孰非,值得掂量。
不是每朵花都有提前绽放的理由。教育,应该是一种留白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我想,这70%就是一个花朵慢慢绽放的过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不妨淡然处之。毕竟,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应是底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