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一线记者舒晋瑜
2018年11月11日 08:14:28 来源: 浙江在线 毕飞宇

  舒晋瑜是《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文本阅读。

  舒晋瑜采访我的时候桌面上通常很干净,就一个笔记本电脑,偶尔也做笔录。然后,她就和我聊起来了。她也不怎么发问,就是聊。她的话题往往是起始于文本内部的某个细节——这其实也是一个提示,你的文本我可是“细读”了。她老老实实地问,我也就老老实实地说。这样的采访是不是最有效的呢?我也不知道。我能够知道的只有一点,接受舒晋瑜的采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也用不着正襟危坐,想到了哪里,就说到哪里,很舒服。

  事实上,在闲聊的时候,不像她在采访我,更像我在采访她。

  毕:“总是看见你,你做记者不少年了吧?”

  舒:“不少年了。”

  毕:“哪一年开始的?”

  舒:“1993年。”

  毕:“天哪。——哪一年来的《中华读书报》?”

  舒:“1999年。”

  毕:“一直在?”

  舒:“一直在。”

  毕:“这么多年了,应该给你个主任干干。”——这是我多年来想改而没改成的老毛病,说着说着就拿自己当领导了。

  说自己拿自己当领导当然是一个玩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还是另外的一件事。在中国,能够始终在一线做记者的其实不多,做到一定的年纪,各方面都成熟了,就被“调”走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记者“永远”年轻。我在国外看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那里的记者都偏于年长。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一线记者待遇太低了。我们江苏有一家媒体,他们的文学记者过几年就要换一茬,截至现在,我已经开始陪伴他们的第六代记者了。我想说的是,做什么都需要积累,作家需要成长的空间,记者也一样需要。

  2018年,已经是舒晋瑜在《中华读书报》“跑文学”的第19个年头了。她一直在一线。这殊为不易。就在去年2月,利用我在北京宣传新书的机会,我特地请舒晋瑜喝了一杯咖啡。我们聊得更多的却不是书,而是孩子,准确地说,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正是得益于这次闲聊,我第一次知道舒晋瑜是淄博人,不是“山西”的“晋”人。她对我说,希望我能够去一趟“淄博文学大讲堂”。我没有犹豫,我说,我去。

标签: 中华读书报;记者;文本;采访;印象;笔记本电脑;正襟危坐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