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1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田俊杰 张志华) 12月16日,世游赛落下帷幕,一群衣着鲜艳的“小青荷”给观众和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喧闹声浪近在咫尺,他们却无暇顾及,时刻为嘉宾们送上最及时的帮助。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陈小文就是1600余名“小青荷”中的一员,她的服务岗位是小莲花贵宾区的礼宾接待。作为距离贵宾最近的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宾至如归”这四个字。
“我们说的最多一句话是‘You’re welcome!’。”陈小文说:“我们会帮嘉宾们按电梯,再作出引导的动作。每当嘉宾真诚对我们道谢时,我都充满感动。”服务中的大多数时间里,陈小文都是听完比赛的,“当场内响起中国国歌时,我就知道是汪顺拿到金牌了!”陈小文说,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这已经不是陈小文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了。就在上个月,她还是“小梧桐”,是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者。在过去的两年里,她还担任了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志愿者。在她看来,这是学校特有的品牌,也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在志愿者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运用所学的语言,还要在服务中开拓眼界,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学校里,陈小文和同学们有一门特殊的国际志愿者培训课程。这是学校倾力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学生们参加国际志愿者活动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目的是将国际志愿者实践育人平台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国际志愿者经历和评价,学生在毕业之际可以领取“第二课堂成绩单”。
如今,越来越多“外语水平好、综合素质强,能吃苦、善沟通”的浙外青年志愿者和陈小文一样,在国际大型赛会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嘉奖荣誉,不少单位、协会还专程发来感谢信。
这些成绩与近年来浙外紧紧围绕外语特色,依托国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以国际志愿者协会为载体,打造国际志愿者服务品牌,注重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密不可分。
随着承接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的逐渐增多,浙外也拥有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赛会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的老师,建立了国际志愿者“导师库”。由学校老师编撰的国际志愿者培训教材《国际志愿者服务教程》,就是此次世游赛志愿者通识培训的指定教材。
眼下,浙外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正积极设立国际志愿者实践服务基地,建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赛会培训基地、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并逐步建立起“岗前”“岗中”“岗后”三位一体国际志愿者培训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