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马赛 记者 施翼)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均论英雄”。浙江将“亩均论英雄”作为发展新逻辑,吹响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冲锋号。“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是地方经济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一项制度创新系统工程。”今年1月,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5月29日,全省召开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会,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誓将这一改革进行到底。
让更多“优等生”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享受“VIP”待遇;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而是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等精细账;从部分地区和企业扩面为县域、工业企业“全覆盖”,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让浙江出现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这些“俊鸟”企业从哪来?浙江的实践证明:要素青睐高产,英雄出自创新……
日前,德清县的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仔细检测产品。该公司预计全年实现销售5.34亿元,企业亩均效益不俗。 谢尚国 摄
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喜人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贯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的重要实践。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旨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速实现企业、产业、区域动力变革。
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起步早、影响大。早在2006年,绍兴县(现柯桥区)就提出“亩产论英雄”理念,并初步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亩产效益”导向、约束和评价机制。省内不少地方也积极探索实践,到2017年,全省实现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全覆盖”,并开展设区市、县(市、区)、31个制造业行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一方面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较10多年前更为紧缺,2017年数据显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省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一些体现浙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距国内外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目标是:一年大提升,三年走前列,五年成示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动员部署,推动改革落地。特别是将“亩均论英雄”改革纳入《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第三十四条,改革上升为法规内容,增强了改革措施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区域经济集约水平和规上工业“亩均效益”稳步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密度、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分别为每平方公里0.38亿元、每亩20.2万元、每亩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7.5%和17.2%;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为每亩21.8万元、每亩7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8.0%,增速分别高于年度目标1.5个和1.0个百分点。
抓好统筹部署深化完善。按照“强化导向、自下而上、先简后全、全省联网、重在应用”的总体思路,省亩均领导小组制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任务责任分工及2018年工作要点》,做好年度工作组织实施。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会后,省亩均办印发《贯彻落实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会讲话有关任务分解清单》,推动有关重点任务落地。此外,省亩均办出台《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规范指南》,指导地方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
同时,省亩均办联合省科技厅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实施《关于做好生态环境领域“亩均论英雄”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省有关职能部门加快研究制定规上服务业、特色小镇、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评价办法。
抓好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省级层面,根据省委要求,省委改革办将“亩均论英雄”改革列入2018年省重大改革项目专项督察计划,省政协组织开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专项督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专题督查调研。省亩均办牵头建立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不定期碰头机制,商议有关重点工作,组织市县亩均办在杭州、长兴、义乌等地召开工作交流会、培训会。省亩均办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合力推进。
市县层面,全部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省11个设区市和58个县(市、区)出台实施意见,大部分市县召开有关会议部署推进改革。“亩均效益”这个关键词,成为浙江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把硬标尺。
抓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全省除电厂、垃圾焚烧等社会公益性以及新“小升规”、新设立、重大项目建设期内企业外,完成34827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其中A类企业735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1.1%,只用29.7%的土地,贡献了67.5%的税收。同时,完成46166家用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
此外,省级层面还完成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76个经济开发区和制造业“亩均效益”评价,启动推进省“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建设。
抓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突出向要素要亩均,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在“亩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将制造业企业分为A、B、C、D四类,进行分类施策,精准服务,重点加大A、B类企业正向激励和C、D类企业反向倒逼力度。前三季度,各地减免A、B类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4.8亿元,新增A、B类企业用地2.5万亩,优先支持A、B类企业各类财政奖励和补助34.3亿元,优先安排A、B类企业进行电力直接交易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6亿元。征收末档企业差别电价1.7亿元、差别水价1793.5万元、差别排污费9717.9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全面推广“标准地”制度,省级以上平台共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85宗、总面积3.14万亩,占省级以上平台新批工业用地总面积的71.3%。构建年度用地计划与市、县(市、区)“亩均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差别化下达建设用地挂钩计划3.56万亩。
抓好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突出向提升要亩均,分类施策加快推进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前三季度,全省有4180家企业亩均税收提升到1万元以上或依法淘汰,通过追加投资、兼并重组、分割转让、整合入园、依法关停、异地搬迁等举措,共盘活土地3.99万亩,腾出用能14.2万吨标准煤,新增产值165.4亿元、利税19.7亿元。
桐庐县、乐清市、长兴县、东阳市、龙游县等5个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县(市、区),制定实施方案,“一企一策”大力推进取得实效。
数字的背后,是浙江坚持在算的“三笔账”:经济账、资源账、环境账。“亩均论英雄”是一个倒逼机制,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必须加快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途径寻找发展新路径。
长期以来,宁波市中迪鞋业有限公司,单位资源占用产出并不高。“亩均论英雄”文件一出台,公司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想方设法提质增效。2017年,中迪鞋业亩均税收达到26.6万元/亩,和4年前相比,已经增长了近一倍。倒逼之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像中迪鞋业一样的企业明显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闯出一片新天地。
全省高效推广“提高亩均效益十法”
我省经过十多年时间探索实践“亩均论英雄”,到现在改革氛围浓厚、思路十分清晰、方法已经优化、成效已然显现。通过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让浙江有了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亩均论英雄”,政府论的“英雄”是企业。企业“英雄”如何造就?今年以来,我省重点突出抓好五项工作:高起点打好改革“组合拳”,高水准开展“亩均效益”评价,高效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高标准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高效能推广“提高亩均效益十法”。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提高亩均效益十法’尤为具有实践意义,这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提炼而出的。”
一是“腾笼换鸟”法,大幅提升“亩均效益”。将原来低效土地和厂房,通过“腾笼换鸟”方式招引高产出项目和企业。比如,嘉善县名隆家具公司用地219亩,2011年亩均税收3.3万元,通过“腾笼换鸟”新引进上市公司索菲亚家居,2017年实现亩均税收104万元,“亩均效益”提高了30多倍。
二是机器换人法,提高质效降低能耗。通过实施“机器人+”“数字化+”“互联网+”,对企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立先进的智能制造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比如,新昌县普佑机电公司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有效利用率从58.7%提升到85%,月产量从800万件提高到1100万件,单位能耗下降20%。
三是空间换地法,激活产能叠加效应。空间换地就是坚持向天空要空间,向地下要空间,实施“零土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建筑容积率和空间利用效率。比如,宁波柯力公司在7年内开展4次厂房改建,没有新增一寸用地,增加厂房面积3.3万平方米,容积率提高1倍,产能成倍增长。
四是电商换市法,多模式推动网络营销。电商换市已从简单的上网卖东西,升级为借助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比如,浙江欧诗漫特种化妆品公司通过电商换市,2015年至2017年,网络销售额平均每年以50%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将达到15亿元。
五是品牌增值法,抢占行业品牌话语权。实施“三名”工程,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比如,万事利集团收购法国老牌丝绸企业马克罗西,成功打造自主品牌,2017年万事利的出口额中6成以上是自主品牌,大幅提升品牌附加值。
六是兼并提效法,优化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开展跨境并购和国内产业并购,实现企业增效益、政府增税收的良好局面。比如,浙江龙盛集团2010年并购世界染料巨头——德司达后,德司达三年净利润分别为80万美元、7429万美元和1.37亿美元,短短三年收回投资,龙盛集团三年净利润分别为8.3亿元、13.49亿元和25.3亿元。
七是管理增效法,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通过管理创新,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比如,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相融合,打造智能工厂,2017年实现亩均税收77.7万元,亩均增加值241.5万元。
八是循环利用法,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将废品变为可利用材料,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降低企业成本,极大地提升企业效益。比如,巨化集团投入5亿元,分三期对4平方公里的化工生产区域进行了生态化循环经济改造,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循环经济圈。
九是设计赋值法,以设计之美赋能创新之核。充分运用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赋予产品新价值。比如,老板电器在15年前建立工业设计部,2017年又在美国硅谷建立海外设计研发中心,孵化厨房电器行业的前沿技术和产品,连续8年实现营收年均增长30%。
十是新品迭代法,加强研发投入增加亩均产出。加快新产品研发,推进产品迭代升级。比如,浙江致威电子科技公司从生产电子元器件,到汽车智能控制模块,2017年实现亩均税收150.9万元、亩均增加值659.5万元,分别是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5.0倍、5.2倍。
总体上看,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思路和工作举措处于全国引领地位,国内各主流媒体也纷纷聚焦宣传浙江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先后前来考察取经。从这些省市当前的做法来看,基本上都借鉴了浙江经验。为实现五年目标,聚力推广“提高亩均效益十法”,“亩均论英雄”改革无疑将开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