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段琼蕾 罗德慧 通讯员 童伟宏 徐平 宋琳琦)背起行囊,告别家人,春节假期结束,每一位步履匆匆的“追梦人”,又开启了新一年的闯荡和打拼。
料峭春寒里,全省各地人才市场已然复苏回暖,人社部门正积极组织企业,抓住新春这个“黄金”招聘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然而,近年来,随着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的实施,我省人才市场已出现外来工越来越难招、高级“蓝领”紧缺、新业态呼唤新型人才等情况。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求职者和招工单位该如何应对?
连日来,浙江在线记者分赴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台州等地人才市场的7场招聘会,观察和记录今年求职招聘的新变化、新举措。
一问:外来工难招难留怎么办?
“外省劳动力流入减少,还有内部潜力可挖”
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以劳动密集型织袜企业为支柱产业的诸暨市大唐镇是全省用工“大户”,而位于雍平路588号的人力资源市场,则是当地公认的一块用人“风向标”。
2月14日一大早,诸暨市幸承针织五金厂负责人戚承坚就开着车,亲自到人才市场里摆摊“招兵买马”,“我们要抓紧时间‘抢人’复工”。前不久,他的企业收到100万双袜子的大订单,尽管有200多台进口机器,但很多工序依然需要人工操作,用工缺口还有30人左右。在告示栏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里,这家企业给出的工资待遇并不低:熟练的挡车工月薪达6000多元,缝头工、包装工等相对简单的工种月薪也有四五千元。即便如此,一个上午也仅有3名求职者前来登记。“外来务工者越来越难招,越来越难留。”戚承坚告诉记者,近3年,外来务工者在企业员工中的占比平均每年下降10%。
随着以70后为主的老一代外来务工者逐渐退出“江湖”,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显然有自己的打算。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来自江西南城县的90后小伙邓春先,他在人才市场里转了好几圈,却没投出一份简历。“总的来说,性价比不高吧。”小邓说,虽然这里的工资要比老家高出一两千元,但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刨除交通、住宿等费用,到手工资和在老家打工差不多。今年春节后,和小邓一起外出打工的几位老乡有的选择留在本地找工作,有的自己开网店创业,卖的就是大唐镇生产的袜子。“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我可能也会回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小邓说。
几年前,诸暨市人社局市场办主任钟元栋带着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招工,那种一呼百应的场面让他至今难忘,但如今很难再看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当地人才市场倒是越来越热。”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去年,省人社厅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季均用工需求130万余人,季均求职人数73万余人,缺口达57万人,仍以普工为主。季均求职人数较上年同期减少17.15%,其中外埠人员减少人数占整体减少人数的64.74%。
外省劳动力流入减少,还有内部潜力可挖。2月12日,磐安、云和、天台三地分别举行的劳动力余缺调剂招聘会格外火爆。在天台招聘会上,当地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悉数到场,所提供岗位占了招聘会总数的约四分之一。
“我们公司环境好,夏冬都有空调,有意向的话,可以到企业实地体验。工资准时发放,逢年过节还有礼品和红包。”在浙江德斯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何林燕不停地向求职者介绍企业情况及员工的福利待遇,“这场招聘会办得太及时了,很多求职者都是本地居民,对企业来说,员工队伍也会更稳定。”
据天台县人社局统计,当天,参会企业数和求职人员数都达到当地历史新高,共有238家县内外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953个,进场求职人员约1.2万人,达成初步意向的就有3258人次。
二问:“机器换人”后人怎么办?
“有效对口培养,学生没出校门,就被企业预定了”
如果说普工还能通过余缺调剂等方式缓解,那么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则是短期内难以解决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在多地人才市场走访发现,尽管技能人才的月薪普遍过万元,可用人单位依然纷纷喊“渴”。
周军是杭州一家模具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今年要招聘50多名技工,但在杭州的几场招聘会上几乎“颗粒无收”。“每年的招聘成本大约要几百万元,效果还是不理想。”从业10多年的周军说,“过去很多年轻人不想干技工,认为工厂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晋升慢,这种老观念已有转变,现在冒出的新问题是——他们愿意干,却干不了。”
外省一所技师学院毕业的林峰,在杭州求职时屡次碰壁,最近一次他到一家企业试训,考官要求所有求职者在简单培训后操作一款数控车床,他到现场一看,傻眼了,老师说的听不懂,数控车床操作界面和流程跟学校里的模拟实训也完全不一样,最终被“刷”了下来,失去一个月薪近两万元的就业机会。“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技术更新迭代也很快,如果不好好深造,恐怕很难找到好工作。”林峰说。
在制造业发达的宁波,技能人才短缺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道坎。2月15日,宁波市第30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近900家用人单位推出两万多个岗位,其中机械、制造、汽车行业的用人需求居首位,达3435人。
“我们企业从2017年开始改造和升级设备,过去3个员工负责两台机器的运作,现在1个员工就能负责4台机器的运作。”宁波一家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郑雪燕说,“‘机器换人’之后,企业并非不需要工人,而是更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目前市场上能熟练驾驭现代化机器设备的高级技工普遍缺乏,我们只好先在内部培训老员工。”
事实上,不仅传统行业呼唤技能人才,一些新兴行业同样需求旺盛。新能源方向专业毕业的求职者柳孟兰在宁波市毕洽会上,发现了不少“用武之地”,她很快与一家科技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我们这个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就业率很不错,有的同学还没出校门,就被企业预定了。”
宁波技师学院学生处处长雷长贵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队伍和“工匠精神”的重视,高级“蓝领”在用工市场上越来越吃香,“不过,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一定的周期。”此外,他还分析说,市场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学校与市场脱节,没有有效对口培养;另一方面,技师学院的整体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赶不上市场需求。
比如去年宁波的工业增加值中,汽车制造业增长了11.6%,居于前列。而据宁波市人社局统计,最近4年,汽车维修工等岗位一直被列为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其他紧缺岗位还有钳工、模具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记者查阅了《2018年度宁波市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样本为32万余名全年正常上班的宁波职工,数据显示汽车修理工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年薪7.55万元,高于我省不少地市。
为加快培育技能人才,今年1月,宁波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技能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培育10名“杰出技能大师”、百名“拔尖技能大师”和千名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技能大师”,并给予一定资助。实施意见中还提到,如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金奖的宁波市选手,将最高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宁波此举意在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体制建设,推动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合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问:大企业招聘少了怎么办?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职业电竞、电商模特……同样有前途”
记者走进多场新春招聘会,发现让人才市场闹猛的,大多是中小企业。和国内各地一样,很多大企业新增招聘需求在减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省人才需求总量在下降。相反,随着新业态的崛起,我省呼唤更多新型人才的加盟。
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电商模特、新媒体运营编辑,这是记者在网络招聘平台上发现的许多新“面孔”。他们成为涌入人才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
毕业于山东服装学院的王艺,刚与义乌的浙江美丽星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了一名职业模特。“和传统的职业走秀模特不同,电商模特要更亲民、更贴近生活,更看重拍摄效果而不是动态形体。”在王艺看来,这是自己的优势,她相信能在义乌闯出一片天。“我们团队已有签约模特近50名,但人手还是不够。”企业总经理周冰茜告诉记者,义乌电商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电商模特行业的需求,每年除了2月和11月,其他时间都是旺季。
和电商模特一样,人才市场里不少新岗位的出现,都和浙江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密切相关。这些岗位的从业者以年轻群体为主,也有一些求职者在市场供求调节的作用下,从传统行业转产、转行、转岗。
佩戴好专业设备,手指上下翻飞,鼠标飞快游走,记者见到“星星”时,他正在电脑屏幕前尽情“厮杀”。这位年仅19岁的河南小伙,是义乌DAWN电子竞技俱乐部通过网络招募的职业电竞选手,春节刚过就赶到俱乐部报到训练,筹备即将开始的系列比赛。
电竞还能成为一种职业?几年前,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笑话,如今,职业电竞这一融合了游戏、体育、娱乐等多重属性的新业态,已经有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规模扩展迅速。有业内机构预测,到2020年电竞行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巨大的市场释放出海量的岗位需求,从业者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据国内某知名招聘网站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新职业人群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已过半数,达到52.84%,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达34.56%,而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仅占9.6%。
“在就业选择上,年轻人的目光不要紧盯传统行业,新职业同样有前途。”“星星”说,一些热门项目的高水平职业电竞选手年薪甚至可达百万元,不过站到金字塔尖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职业电竞选手要不断“打怪升级”,赢得各类比赛,才能慢慢打响知名度。
今年初,人社部下属的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初步确定的15个拟发布新职业,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赫然在列。“星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新闻,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已得到认可,没有人再说他是“不务正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