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20日讯 这几天,一则《注意了:这些字新华字典里读音都改了!》的旧闻又蹿红了。虽是旧闻,很多读音的变化还是让大家有点不适应,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一骑(qí)红尘妃子笑”,又比如“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
说是旧闻,因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早就对一些汉字重新作了正音。在2001年4月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客”就已经由“shuì kè”改成了“shuō kè”了,还有不少读音的变化,在2016年国家语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已经作了调整。为什么现在又被翻出来热议呢?最直接的原因是马上又到了开学季,借这个机会再提醒一下广大师生,也算是开学前的一道“前菜”。
不过,除了涉及考试之外,读音的最大功能还是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体现。有些读音被调整多年之后,大家还是对新的读音摆出“陌生脸”,甚至有了各种争议。就像不少网友说的,许多以前读书时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又成为对的。这些声音也值得我们思考。
读音的变化始终是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经录制过一段2000年前秦汉时期发音的《诗经》,恐怕听过的人只能是大眼瞪小眼,一个字也听不懂。如此诘屈聱牙的发音,放在要求简洁明了、高效沟通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从大趋势上来说,现代人自然会按现代语言演变的实际情况来说话。因此,国家语委对字音标准每隔一段时间作些适量的微调,这也是自然和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调整读音的选择、范围、频率时,还需要严格地论证、审慎地实施。
正如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所说,要尊重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汉字读音变化,但也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语言的魅力。有些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似乎成了对的了。但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之意。比如“下载”的“载(zai)字”念第四声,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第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而像“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等古诗句中的读音的调整,则可能会改变诗文的韵脚甚至意境,这些跟日常交流关系不是很紧密的汉字读音的调整,也值得商榷。
读音的调整是我们需要做的,但力道不足和用力过猛都应该尽量避免,因为除了会影响考生答卷,造成日常交流的困惑和混乱才是更应该避免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