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一号文件看浙江实践
2019年02月21日 06:38:4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许雅文 翁杰 通讯员 高晓晓

  云端上的安吉山川乡。 拍友 夏鹏飞 摄

  浙江在线杭州2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雅文 翁杰 通讯员 高晓晓)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继续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信心、恒心、决心,为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令浙江人兴奋的是,一号文件不仅给我省农业农村发展送来“大礼包”,更明确提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其中不少举措已在浙江先行先试。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他们用7个关键词对一号文件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1 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浙江实践:启动新一轮扶贫工程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浙江一直在路上。在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的基础上,浙江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减缓相对贫困的阶段。

  去年,浙江又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工程。省农业农村厅扶贫开发处杨圆华处长介绍,从2018年至2022年,全省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并确保今年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过去这一年,浙江安排本年度财政“消薄”资金35.64亿元,各地加快推进村集体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和乡村产业发展。去年,全省全年新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118个,消除率89.2%。

  决胜“消薄”攻坚、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加大帮扶少数民族村力度……浙江所有的实践探索都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契合。从现在到2020年,让低收入百姓同全省人民一道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 2 “千万工程”

  浙江实践: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2003年,浙江作出了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由此拉开了浙江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

  这是一场有关美丽的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浙江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邵晨曲处长介绍,浙江以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精品村、示范乡镇、风景线创建活动,2018年我省培育创建第三批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

  回答好“全国看浙江、浙江怎么办”重大命题,拉高标杆、乘势而上,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关键词 3 解决农村“吃水难”

  浙江实践:要让803万农村居民喝上好水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被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如今,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这无疑是将进一步推动浙江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浙江的农村饮水工程起步早,也因此在全国较早地基本结束了千万农民喝水难的历史。然而,对照城乡同质标准,浙江也仍有803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有待提高。特别是高温干旱时,老百姓对喝好水的呼声很高。

  从过去抱怨“没水喝”,到如今要求“喝好水”,这就是浙江农村发展带来的新要求。对此,去年浙江已出台《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3年内投入136亿元,让农村百姓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要确保完成涉及农村803万人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在不少百姓眼中,这一杯好水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缩影。

  关键词 4 数字乡村战略

  浙江实践:建设20个数字植物(养殖、育种)工厂

  大数据正成为现代化农业新的生产资料,改变着农业农村的模样。今年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具体来说,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

  几乎同步,就在去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也已提出今年要打造数字田园,加快农业数字技术应用。不仅如此,浙江更明确了年度小目标,要求建设20个数字植物(养殖、育种)工厂。

  其实,无论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抑或是通过电商加速农产品上行,浙江都早已行动了起来。去年,全省拥有活跃的涉农网店超2.1万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667.6亿元,增长31.9%。目前,全省共有电商专业村1253个、电商镇130个,总量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浙江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2.2万个,覆盖率83.5%。

  关键词 5 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浙江实践:让更多“农业芯片”掌握在浙江农民手中

  都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农民对自己的种子要有话语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并提及继续组织良种联合攻关。

  在这一方面,浙江已着手参与、甚至牵头承担农业领域的国家联合攻关项目——去年6月,“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在浙江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到2022年在西兰花主产区,国产西兰花种子市场占有率20%以上,打破国际种业公司垄断。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浙江的贡献远不止于西兰花育种。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正着力在农业领域“打造产学研深入融合平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力争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获得突破。

  就在今年1月初,全球首个规模化“养蚕工厂”在浙江投产,可年产1万吨鲜茧。这是浙江在农业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正是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的扶持下,浙江巴贝集团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才得以颠覆了数千年来传统养蚕模式。

  关键词 6 支持乡村创新创业

  浙江实践:“两进两回”

  “支持乡村创新创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将落实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促进各路人才、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浙江拥有民营资本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家、社会资本、乡贤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助推美丽经济发展。

  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2001年1月6日,全国最早以“乡贤”含义创设的区域性民间文化学术社团——上虞乡贤研究会成立,从那时起,上虞开始进入乡贤文化挖掘的快车道。如今在浙江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乡贤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关键词 7 “三治融合”

  浙江实践:深入实施万村善治示范工程

  “增强乡村治理能力。”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到,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

  随着时代演进,要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就要有新办法、新招式,桐乡的“三治融合”就是一种新探索。2013年,桐乡率先推出“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三治”建设,掀起了一场以“三治融合”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变革。

  “三治融合”体现了邻里守望、民众自决、社会自治的愿景。2017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被写入十九大报告。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加强乡村治理做出了进一步的安排: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万村善治示范工程,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桐乡“三治融合”、武义后陈村务公开、宁海小微权力清单、温岭民主恳谈、安吉余村“两山”转化、龙游“村情通”、杭州“武林大妈”等基层治理经验,建成善治示范村2000个。

标签: 浙江;农业农村;安吉;实践;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