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沪苏深化政务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9年02月28日 05:46:58 来源: 浙江在线 唐玉 编辑 江于夫

当前我国政务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类思路:一是 “两条腿走路”的线上线下双轨思路,典型如上海;二是“一步到位”的“不见面”思路,以江苏为最。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高频词。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启发下,纷纷推出政务体制改革深化新举措,着力推动经济管理权向市场靠近,社会管理权向百姓靠近。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广东“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安徽“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山东济南“您别跑,我来跑”、江西行政许可事项“零审批”等改革举措名称各异,但背后政策逻辑基本相同,都是探索政府“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上海“一网通办”。上海正全力推进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来实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线上通道主要依靠“一键下单”,打通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线下通道则通过“单窗通办”,即任何一个工作窗口都可以提交材料办成事情,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一号响应”机制作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总客服,通过线上“企业服务云”结合“12345”服务热线,为企业和市民搭建起统一的咨询、投诉和建议平台。一系列具体运行机制打通了办事流程中的“痛点”“堵点”,如较新颖的“办事窗口无否决权”,对集中办结难以处理的非标准化事项提出了办理规则。目前,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以浦东新区为例,改革已达到涉企事项全覆盖,“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占53%,“线下窗口只跑一次”占47%,审批综合效率指数比法定时效提高了近80%。

江苏“不见面审批”。自2017年以来,江苏以政府审批服务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政府权力行使方式的优化,已实现11万项“不见面审批”事项,经验获中央推广。相比上海较为稳妥的“两条腿走路”思路,江苏的“一步到位”模式更为果敢,目标是要实现百姓办事不跑腿、企业办事不见面。在取消和下放省级审批权(事项)、“证照分离”改革等基础上,“不见面审批(服务)”主要通过“网上办”的线上方式实现;不能网上办的,通过“代办制”和“快递送”等方式实现“不见面”。在涉企事务中,则通过“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等重大举措,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见面的事项和环节。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见面”的事情,要全部做到“不见面”;对于法律法规要求“见面”的事情 ,要争取通过科技手段做到“不见面”。同时,涉及“3550”改革事项要全部实现网上办,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现有的改革举措,实现常态化。

目前,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走在全国政务体制改革前列,同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需要政府自身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整。这就需要对外借鉴有益经验,对内进一步协调合作,内外兼修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

从2016年起,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以自身改革撬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大胆尝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以老百姓的关心与期盼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改革获得感。

目前,浙江在窗口办结、企业投资审批、打破信息孤岛、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诸多创新与探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尽管“最多跑一次”在提法上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稳妥模式,但从政策逻辑和实践发展来看,“不见面”“一次不用跑”也一直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不同于改革初期可以通过权力清单、流程再造、部门整合、要素重组等举措来快速实现改革成效,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政府自身进行更多深层次的调整,更好地实现结构上、功能间和动态中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围绕民生事项调高政策目标,力争实现“一次不用跑”。民生事项关乎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关乎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民生事项中可以参考苏州的思路,步子迈得更大一些。重点推进“一证通办”,加大身份证通办事项覆盖面,进一步精简前置程序,实现“零上门、零材料”。在确保公民隐私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数据的互认共享时效,通过解决“访问权”问题提升民生事项办结效率。

围绕涉企事项保持稳妥的政策思路,力求做到“不见面审批”。浙江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首先需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围绕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举措,通过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投资创业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省级层面,除需转报(申请)国家批准,涉及安全、环保、重要资源布局管控等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由省级审批的事项外,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不能取消的下放至设区市和县(市、区)。对于企业而言,凡是可以通过网络检验的材料,一律无需提交;凡是在前道流程和其他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材料,一律无需提交;凡是不属于办事必须的材料,一律无需提交;凡是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一律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现实中存在一些改革带来的法律法规“真空”地带,如电子证照法律效力与法律漏洞同时存在,因而现阶段围绕涉企事项仍然建议延续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尽量让企业“少跑腿”,但不要用“一次”作为数量上的硬性规定,这样才能真正让“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

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积极探索非标准性事项的办理规则。沪苏改革中的一些具体运行机制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创新性,值得借鉴。如上海的“办事窗口无否决权”机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对于申请诉求,特别是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的申请,不能简单直接地说“不能办”,而是要研究“怎么办”。否决必须得到批准,而且应该给予申请人合理解释和引导的服务机制,改变了以往坐等审批的方式,采取提前介入、主动辅导等,提高了企业和个人办事申请的成功率,降低了成本。同时,这一机制特别适用于非标准性事项的申请与办理,可以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贯穿窗口受理人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的全服务流程快速研判机制。受理窗口无法当场答复的新情况、新问题,须立即逐级申报、快速回复。需要研究或集体讨论决定的,除重大疑难事项之外应当在一定工作日内完成。

充分发挥浙江的“淘宝”优势,引用网络运营的概念与模式,大力推行移动政务。江苏推行的综合服务“旗舰店”为全国首创,将淘宝概念引入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网站上开设800多项特色综合服务,企业和个人如果觉得不满意,还可以像淘宝交易一样给“差评”。浙江作为“淘宝网”的萌发地,同时拥有大量互联网用户,可以充分发挥先天优势大力推行移动政务。对现有各类政务APP进行精致化升级,优化交互性,提升实用性与实效性;加强现代识别技术的运用,如视频连线、人脸识别、U盾身份认证等,提高移动端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公共支付平台应用,让民众办事更便捷,更好更多地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借鉴淘宝服务的“亲文化”,让群众和企业通过移动端办事也能感受亲切与和谐,提升改革获得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标签: 政务;改革;审批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