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锦波,台州一名60后现代农夫。6年前,他丢下企业开办黄岩中德农场,生产有机粮食和蔬菜,并致力于推广健康合理的耕作方式。
浙江在线4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久忍 通讯员 孙红红 整理)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企业不干,去当一名农夫?这些年来,很多人对我提出过疑问。
20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化工行业工作,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如今,我卷着裤腿,脸晒得黝黑,完全是一名农夫。
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跨界的步子会迈这么大。我更没有想到,从企业主到农场主,我的选择刚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次旅行带来的跨界
我和有机农业结缘,是在6年前。那时,我去德国法兰克福考察,在当地的一家有机农场小住。
这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大农场。小麦刚抽穗,绿油油的一大片,正随风摇曳。大片草地上,散落着一座座彩色木屋,奶牛正在远处悠闲地吃草。
住在农场,我们吃面包,喝牛奶,吃蔬菜沙拉,白天就到处闲逛。在那里呆了一星期后,我觉得无比放松、悠闲,农场的活力和生命力也深深感染了我。
这不就是我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方式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这次“触农”,在我心里种下了从事有机农业的种子。
回国后我得知,黄岩区北洋镇有这么一片土地。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将经营了十几年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一个人跑到黄岩西部山区,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建设中德农场,准备种植有机粮食和蔬菜。
我的农场位于山脚下,位置优越,风景优美。但是,和其他很多农田一样,由于长时间使用化肥和农药耕种,这片土地曾土壤板结、肥力匮乏,健康状况堪忧。
在营养不良的土地上,不用化肥,能保证产量吗?不打农药,病虫害又如何防控?说实话,那时候,老乡们在质疑,很多农技专家也不看好,我心里也没底。
但是我想,推广健康合理的耕种方式,在健康的土壤上种出健康的农作物,这是我投身农业的初衷。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就勇往直前吧。
一条损失百万的弯路
几乎所有的健康生态农法都讲究从改善土壤开始。因此,中德农场开张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改造土壤。这花了我们近2年时间。
经过学习和考察,农场开始践行源自澳洲的德米特活力农耕。我们通过种植小麦、豌豆、油菜等20多种绿肥,让其固定各种养分,等它们长大后,再择机将它们搅碎,混入土壤中,以此增强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状况。
“健康的土是香的。”这是我成为农夫后的切身感悟。
土地是有生命的。健康的土壤,是松软透气的,是富含腐殖质和各种微生物的。只有在健康的土壤里,才能种出健康的农作物,放养出健康的家禽家畜。神奇的是,我们发现,健康的农作物,反而不招虫子,少有病虫害。
如今,每当有客人来农场参观,我经常会蹲下来捧起一把土,让他们闻一闻健康泥土的芬芳。
在改造土壤时,除了种植大量绿肥,我们还放养了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以实现生态循环。
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农场的承载力,一开始,我们走了岔路。光牛我们就养了40多头,而按照健康可循环的管理方式,300亩的农场,在剔除了粮食蔬菜种植田块后,根本无法供养如此多的牛。
2015年初,等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赶紧处理掉“超载”的家畜时,已经白白损失了上百万元。
现在,在水稻、蔬菜种植田块外,我们只在农场保留了3头牛、200多只鸭,两只鹅以及两条狗。
我们给3头牛配了40亩草场。这些草,除了供牛采食,还可以用来做绿肥。牛粪经过发酵,用来制作生物启动剂,用于改善土壤肥力和活性。自然放养的鸭子在地里觅食,也吃菜叶菜梗。而狗与鹅则是农场里动物和人的好伙伴。
绿肥种养还田、水稻秸秆还田、大米酿酒、米糠喂鸭、畜禽粪便堆肥,2015年农场终于进入到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循环中。
一次瞬间抢空的认购
同年,经过土壤改良,第一批蔬菜和水稻也开始收成。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
经测算,我们种植的有机水稻亩产达到了700斤。这个产量,对于常规水稻来说,已经算高产了。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种出了高品质的有机粮食和蔬菜。2015年以来,农场产品陆续通过了国内有机认证以及欧盟色瑞斯有机认证,可以免检出口欧洲。
农场的丰收,让原先心存怀疑的农技专家和村民,彻底心服口服了。打那以后,很多人都来农场参观学习。
目前,我们农场共种植水稻150亩,年生产有机大米50吨,种植各类有机蔬菜20多种,面积30多亩。同时,建成蔬菜大棚、农产品冷藏区、谷物仓库、粮食加工坊、有机榨油坊、有机酿酒坊等一批基础设施,进口了大米加工生产线、榨油机等一体化设备,可以进行酿酒、榨油、稻谷精加工等。
农场推出的5万元一年的30个会员名额,很快被认购一空。农场的大米、蔬菜,以及有机黄酒,都很受欢迎。
田野中的公益大课堂
做一个真正的农夫,是需要沉下心的。这些年,农场职工和我一起,沉下心来搞生态农业,一头扎进了土地里。
多年来,农场一直以健康活力的绿肥和配方,以及善待土地的耕种方式,恢复健康、活力和结构良好的土壤,从而塑造健康的植物、动物和人。
每年,我们都会举办一次公益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授课,以农夫传递农夫的模式,推广健康的耕种方式。目前,我们的培训已为全国各地输送了近300名现代农夫。
不过,最让我感到欣慰的,还是农场给周边村民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农忙时,农场会雇佣周边村民帮忙。如今,在耳濡目染下,部分村民开始陆续尝试有机种植,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有些村民还专门跑到农场取经,学习活力农耕有机种植方法。
有趣的是,我们不时会收到村民送来的自产的土豆、红薯等土货,每次他们都会主动跟我说:“放心,我这个是不用化肥农药的。”
而这,才是我最乐于看到的变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