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真理的味道——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
2019年04月22日 06:13:3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潘如龙 通讯员 陈锦青 韦悦 龚献明

zjrb2019042200007v03b004.jpg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及其蜡像。

  浙江在线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潘如龙 通讯员 陈锦青 韦悦 龚献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春的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吃得嘴上全是黑墨水。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个人就是陈望道,当时在义乌家里,聚精会神地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个错把墨水当红糖吃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之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是什么让年轻的陈望道吃了墨水却浑然不觉,还说很甜呢?

  思想的萌发

  从教育救国

  到实业救国

  早春时节,杏花初开。99年后同样的季节,笔者慕名前往义乌分水塘村,瞻仰陈望道故居和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当年吃墨水的地方。

  “柴房实际上是他们家的老屋,陈望道在这里翻译的时候,房子年久失修,四面漏风,很冷。”陈望道亲属、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陈祥有说,他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烘炉子’,陈望道嫌其碍事,也没用;因为每天总是译到深夜,他心疼油用得太多,就将煤油灯的两根线抽掉一根,“若没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是很难想象的”。

  分水塘是义乌与浦江交界的一个山村,村头有口水塘,水一边流向义乌,一边流向浦江。早春的山村,乍暖还寒。但对我们这些特地赶来瞻仰的人来说,却是异常的温暖。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望道’是他后来自己改的,不但把自己的名字改了,还把两个弟弟也分别改为陈伸道、陈致道。”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吴小锋说,“望”可理解为展望、追求,“道”即道路、道理、真理。说明他希望自己一直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早年的陈望道,先是笃信“教育救国”,认为救国首先要破除迷信、开发民智。17岁就从县城绣湖书院回到村里开办村校,教育孩子。后来面对国弱民穷,他又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考入省立金华中学苦读数理化。他说,“当时有兴实业,重科学,希望国家富强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他一心想赴欧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想着出洋留学要拿大洋一畚箕一畚箕地往外倒,陈望道的父亲开始没有同意。”义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建英说,后来陈望道的父亲被儿子的志气和抱负所感动,变卖了家里100多亩水田支持陈望道留学日本。

  留日期间,陈望道看到曾给他带来希望的国内辛亥革命失败,看到弱国小民身在异国的种种艰辛,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爱国活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强烈地触动了陈望道,他因此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逐渐认识到救国不仅要兴办实业,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思想的演变

  翻译《共产党宣言》

  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受其感召,陈望道毅然返回祖国,担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员,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久一起,作为“四大金刚”,配合校长经亨颐,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浙江新文化运动。

  “陈望道因为刚刚从日本回来,带来最新的思想,尽管年纪最轻,却成了‘四大金刚’之首,” 他们倡导思想解放,提倡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杭州高级中学校办副主任高利指着学校办公楼二楼西头的几个窗户说,陈望道当时就住在那里。

  陈望道从日本带回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一师”任教期间,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陈望道不单研究新思想,还积极参与实践,支持和参加本校师生编辑的多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高利说,他还指导学生施存统撰写了《非孝》一文,主张平等的“爱”,反对迷信式、形式主义的“孝”。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里说,《非孝》“只是一个吓人的题目,内容很平凡,只是说伦理要相对地推行”。没有想到在《浙江新潮》第二期上发表后,竟引发了轰动全国的浙江“一师”风潮。当局责令校长开除作者,并借题发挥要撤职惩办“四大金刚”。

  “一师”风潮的洗礼,让陈望道深刻地认识到,所谓除旧布新并不是不推自倒、不招自来的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对待任何事情,单讲“新”是不够的,应该学习从制度上去看问题,如不进行制度的根本改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劳而无益的。从此,陈望道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终于由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望道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以让更多的国人学习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因而他满腔热情,以“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全身心地投入这本让其他人望而却步的经典之作的翻译,也难怪他错把墨水当红糖而全然不知了。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迅速风靡神州大地,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热忱欢迎。初版的1000册,很快售罄;次月重印的1000册,也很快被抢购一空。到1926年5月,共出版了17次;北伐战争中,曾有一个时期在军中散发此书,人手一册,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发行,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创造历史的思想起点。它影响了无数激进民主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由此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让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许多有识之士对《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交口赞誉。鲁迅就曾称赞说:“现在大家都议论什么‘过激主义’来了,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主义’真正介绍到国内来,其实这倒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在1936年对斯诺说过,有三本书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之一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他还说,《共产党宣言》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就翻阅——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

  周恩来同志在1949年7月,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着代表们的面,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导,教育和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强介绍道,在当代,《共产党宣言》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

  思想的传承

  从马克思主义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1923年对沈雁冰说的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陈望道的老家——义乌市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例子。

  “前面主教学楼的左边墙上刻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右边墙上刻着‘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义乌望道中学校长金小东说,我们要让学生传承思想、坚守真理,把望道中学打造成一所富有浓厚思想色彩的“红色”学校。一进学校大门,一幢气势恢宏的主教学楼映入眼帘,上面的两行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令人振奋。

  “义乌人身上有那么一股劲。”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改革时期,义乌人都勇于坚守,敢于创新,通过不断改革,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传奇故事,产生了许许多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首创”和“第一”。

  2006年6月8日,在义乌横塘村座谈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称赞义乌的发展是过硬的,是“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要求全省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求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义乌是靠改革开放发展起来,十多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使义乌的发展始终走在前列。”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若伟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各项举措落细、落实。

  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三服务”活动,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狠抓的中心工作,本质上都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义乌人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更进一步、更深一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三服务”活动,将其打造成具有内生驱动和自我循环能力的工作体系。

  “这主要是依托八个闭环机制来实现,比如领导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评价督查、干部能上能下等。”何若伟说,我们以“办事不求人、干部不受礼”为目标大力推进这项改革。

  3月初,义乌聘请了100位一线“改革体验官”,随机体验约100个主题,站在群众的角度,从用户体验出发,深入全面地“挑刺”找问题,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在义乌这片改革热土上高高飘扬。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陈望道的坚守、义乌的传承,是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演变的一个生动注脚;义乌的嬗变、浙江的腾飞是我国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精彩缩影。

标签: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义乌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