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陈佳莹 金梁)若干年后,回望长三角一体化波澜壮阔的历程,2019年5月22日在安徽芜湖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可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节点——这次座谈会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次座谈会。
会议召开的时间“刚刚好”——就在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意味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顶层规划将很快出台。
当天还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首场活动。来自三省一市的企业家、学者、官员济济一堂。参会的“长三角人”无不充满期待和憧憬:这个会上定下的战略和部署,将对今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生强大推力。
会上会下,场内场外,大家热议的话题只有一个——步入新阶段,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路怎么走?高层论坛、圆桌会、成果发布会、项目签约……满满当当的一天,本报记者全程参与,全心投入,触摸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脉搏——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的一体化、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的一体化、集聚和辐射相辅相成的一体化。
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
“合作与竞争兼具的地方必将是发展最强劲的地方。”“只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才能迸发出活力源泉。”“一体化发展并不是说随大流,竞争依然存在。”……虽然一体化是论坛的主题,但是合作与竞争仍然被频频提及。
在22日下午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的项目签约会上,浙能与皖能两大地方能源巨头便生动演绎了什么是利用优势资源协同合作。
浙能集团董事长童亚辉告诉记者,双方在管网互联互通、资源互备互保等方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利用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全产业链和天然气登陆中心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油品和天然气储运基地、燃料油加注基地和贸易体系,随之辐射到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利用自贸试验区的优势,我们将不再只以省内需求谋划建设,而是把眼界拓宽,对接长三角需求进行系统规划,扩大了合作的范畴,也延伸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产业腹地。”童亚辉说。
合作促进共赢。正如大会演讲嘉宾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所举的例子:“上海与安徽都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各自的优势却不尽相同。比如,声控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安徽企业积淀深厚;而芯片技术和人工智能上海实力雄厚,两者可以进行深度合作。”这种层次上的强强联合好比“金风玉露一相逢”,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过去,以上海“星期天工程师”为代表的跨行政区要素流动,推动了苏浙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合作依然是持续壮大长三角整体实力的法宝。
一体化的呼声下,合作二字的声调高企,但各地竞争的需求和现状也不能视而不见。近年来,长三角各地频繁出台人才政策从而掀起“人才大战”,就是竞争的现实体现。
如何协调这对关系?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一体化难推动,背后复杂的利益机制是一大难题。“各地政府、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如何协调?跨界跨区域涉及到的利税等实际问题如何考量?在企业迁移前后两地政府尝试利税分享的模式是否可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学习和摸索的过程。”
浙大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认为,面对竞争,尤其是产业竞争,需要在一体化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省市的比较优势,找到每个省份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浙江占优,金融产业上海领先。”黄先海举例道,去年以来各地陆续成立的新材料、汽车、医疗等产业联盟正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路径探索。
以近年来火热的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当前,仅浙江就有宁波、绍兴、嘉兴等地竞相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当年法国、德国也想单独搞大飞机,可独木难成林,最后,在欧盟各国的联手之下空客才得以成功,我们在发展集成电路等产业时,也可以考虑这种模式。据我所知,长三角正在进行集成电路产业的统一规划,科学的规划和系列产业联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将变无序竞争为协调合作,持续放大规模效应、协同效应。”黄先海说。
集聚和辐射相辅相成
上海浦东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厂房已近封顶。这是我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工厂项目。
开放的汽车产业,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开的新扇面,在新扇面上,长三角地区已然拧成了一股绳——今天的长三角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着力提升长三角集聚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在更大范围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黄先海认为,长三角在一体化发展中,区域能级、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辐射效应非常明显。仍以特斯拉为例,其工厂是建在上海,更是建在长三角:厂区在上海临港,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
不过在黄先海看来,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仍然有很大空间。“龙身的摆动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龙头来决定的。”黄先海认为,上海应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做好服务,不仅服务于上海,而是更大范围内紧密服务于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服务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什么样的辐射最有效?制度创新,被寄予更大的期待。
在长三角发展步入更高质量一体化的今天,集聚和辐射必须相辅相成。周汉民在发言中提到,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特别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抓住自贸试验区向长三角辐射延伸。
采访中,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被频频提及。22日一天的活动中,不论高层论坛,还是圆桌会,抑或记者们的采访,这都是一个高频词。
记者了解到,即将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正破茧欲出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虽然《规划纲要》尚未发布,各界对此已有很多期待和猜想。
22日下午,一场对话活动中,有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陈雯:“比如江苏吴江有人突发疾病,正好有辆上海青浦的救护车在两地交接,那么能不能跨省去救治?”陈雯认为,示范区不能变成一个行政区,不然就失去了意义了。维持现有行政框架,探索跨省界管理的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则和体系,才是示范区的意义所在。
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一体化示范区在跨区域,特别是跨省域的制度创新方面责任重大,要率先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先行先试经验,并向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在更大的区域范围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
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
手有五指,长短不一,但丝毫不影响握紧出拳。
在长三角区域中,省市之间同样存在着“五指”的情况,经济体量不同、发展模式不一,这些个性决定了长三角各地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差异。然而,各地对发展的诉求却是一致的:渴望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发展机遇。
共性的诉求中就蕴藏着合作的机遇。
就在上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城实现地铁一码通行,这些城市的居民在7城之间穿梭,只需要打开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铁APP就能扫码过闸。这个微小但直指人心的变革,打破了城市边界,为成千上万的“长三角人”提供了一种城市间的无感体验。
医疗亦如此。成果发布会上,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区域扩大,从现有的8个统筹区扩大到17个。截至今年4月30日,浙江参保人员在上海试点医院门诊刷卡直接结算21263人次,费用605.91万元;上海参保人员来浙门诊刷卡直接结算2320人次,费用35.9万元。
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不单是在民生领域。这两年,一批跨省产业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比如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平湖张江科技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
无差别营商环境是长三角各地企业的共性诉求和最大的呼声。眼下长三角各地都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安徽“一张网一扇门”……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在高层论坛上说,他们曾对长三角区域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数进行过统计,发现各地权力清单数量相差甚大,高的甚至是低的2倍多。
“虽然各地权力清单的统计标准不同,但看得出来是有差异的,长三角区域应该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通行做法,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徐宪平说。
这一难题已经开始破解。22日的成果发布会上,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目前,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滁州市、池州市、铜陵市等14个城市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在陈雯看来,营商环境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在哪里投资都像在上海”。
强调共性的同时,不能模糊了个性。不少与会专家提及,三省一市正加紧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今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三省一市的发展各有特色,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潜力,实现共同发展。”有专家如是说。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是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这是上海的优势和特色。如果说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杭州的优势就很明显。”黄先海认为,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浙江应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建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一体化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大程度地放大自己的优势,这样的一体化效应才能最大化。”黄先海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