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 下班前,杭州滨江的90后徐小姐像往常一样,从某买菜APP上下单了一斤牛里脊、一株莴笋、半斤河虾,40分钟后,她从家门口的小柜子里取出这些食材,开始做晚饭。
“最近这一个月刚开始网上买菜,同事们也都在用,货品很新鲜,半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而且经常有折扣活动,感觉再也不用为买菜发愁。”徐小姐喜欢买菜做饭,用APP买菜让她觉得生活更方便更美好了。
近期,美团、盒马、饿了么等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菜场,开启新一轮战事的同时,也吸引不少用户尝鲜线上买菜。业内人士认为,这门生意要盈利不容易,而布局菜场的背后,巨头们更为看中的是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
手机买菜渐成时尚
90后是主力军 老年人增速猛
“我还以为只有我在用,没想到身边一大群朋友都在线上买菜。”家住杭州城西的80后王女士说,虽说很爱做菜,但下班后去菜场新鲜蔬菜不多,而且不愿意浪费精力讨价还价,另外作为一个女生,米面油自己扛回来想着都累,碰上恶劣雨雪天气更是不想出门买菜。“以前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想吃一顿可口的住家饭不太容易,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90后年轻同事在自家做饭了。”
0元起送,29分钟到达,注册、邀请朋友还送几十元的抵用券,杭州萧山的60后冯阿姨用了几次某款APP买菜之后,慢慢爱上了手机买菜,很享受这种“宅在家里食材就自动上门”的感觉,她说现在用手机买菜的频率已经跟去实体菜场差不多了。
“这些APP提供的菜品很多,还可以每样都买一点,而且经常会有小份的葱姜蒜赠送,真的很方便,我不但自己用,还推荐了几个邻居下载。”冯阿姨说,已经用了10多回了,线上买的菜品质、价格和实体菜场都差不多,有一次因为送菜时间超过了10分钟,平台还送了她一张优惠券。
记者采访了身边平日喜欢使用买菜APP的用户,大部分表示线上菜场不用讨价还价、不用拎菜回家、价钱相比线下菜场也贵不了多少,在线上买菜已经成为日常习惯,今后频率可能会更高。
根据某互联网平台近期透露的数据显示,在该平台买菜用户平均年龄约29岁,三分之一为90后,超五成为白领用户,“外卖式买菜”已经成为忙碌的年轻白领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用户里,中老年用户也在迅速增加。比如过去一年,上该平台买菜的中老年用户数增长500%。
表面光鲜真相残酷
近九成亏损 仅1%盈利
“去年,全市场已经有几十家这样公司了,杭州有个别创业公司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做这块了,几乎都倒下了。”杭州本土一家已创立2年的互联网买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生鲜零售的年度总销售额达到4.93万亿元,绝大部分仍发生在传统市场和超市中,仅有不到5%的交易转移到了线上。
“这个市场一直都很有吸引力,线上生鲜直送每年至少有千亿元级别的增长空间,到最近,风口来了,巨头涌入,会带来传统菜店的大变革。”上述负责人介绍,“互联网买菜”虽然已经开始成为互联网巨头角力的新战场,但还是开始阶段,盈利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我们在杭州做社区生鲜店已经10多年了,这个领域其实还是很难的,现在这些互联网买菜平台肯定在烧钱阶段,主要是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他们要盈利恐怕没那么简单。” 杭城教工路一家社区生鲜连锁店负责杨先生告诉记者,这门生意对库存周转、商品配备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成本高、盈利难、供应链难做,最近几年在生鲜领域“阵亡”的互联网企业一批又一批。
国泰君安证券对某互联网买菜平台的盈利模型做过估算,以客单价50元、单仓日单量750单、月单仓销售额124万元计算,该买菜的前台净利率为-5.3%。
行业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领域的残酷真相: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领域,就行业来说,怎样解决提高配送速度、引导线下流量、满足消费需求、优化供应链、建立产品标准、保障品质等6大难题,将最终影响互联网买菜业务发展的好坏。”省内一家大型创投公司的专业人士透露,“尽管如此,业内都认为互联网买菜是个好模式,未来,看谁最后能扛过去。但是,起步得经历烧钱阶段。”
巨头争夺新流量入口
目标直指本地生活消费市场
既然距离盈利尚远,巨头们为何前赴后继地涌入“买菜”这个传统生意?
“这绝不仅仅是涉及到居民一日三餐的事,其背后是各生鲜巨头对庞大本地生活消费市场的争夺。”杭州一家专注互联网领域投资的创投机构负责人高先生告诉记者。
“买菜的同时,总是忍不住顺带买点牛奶、薯片等食品。”来自余杭的老用户罗女士透露,各家的买菜APP其实不止买菜,简直就是一个超市,因此每次总有大约30%的花费用在蔬菜之外的货品上。
确实,打开多款买菜APP可以发现,它们的业务内容不止买菜,包括了几百种货品,涉及各种水果、米面粮油、休闲零食、南北干货甚至厨房用品,而且这些产品时不时搞促销活动,并在首页推荐,吸引用户点击购买。
上述创投高先生认为,这些产品抓住了城市居民的高频使用入口,而且由于买菜需求与居民日常生活的高度相关性,这个入口不但流量大而且具有很高的粘性。一旦用户养成了这个使用习惯,买菜APP将会很容易向其他品类进行扩展,直至覆盖到所有本地生活消费品类。
显然,各大巨头在“买菜”业务上的争夺,着眼点都是这个新的流量入口,目标直指本地生活消费市场。
根据第三方数据检测与分析机构易观的相关报告,到2018年,中国本地生活消费市场的交易规模,比上一年实现了56.3%的惊人增长,达到1万5千亿以上。
“这个数字,今后几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可以预见,在十年内这将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我省一家大型创投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买菜来争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流量入口,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经济的新热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