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像种庄稼一样去亲子阅读
2019年05月31日 06:21:2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李月红 实习生 林婧

  编者按: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对他们而言,阅读是获取知识、接受信息、锻炼思维、开拓眼界的途径,书本是通往五彩世界的一扇窗口。近年来,孩子如何阅读、阅读什么,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的“必修课”。本期阅读会关注亲子阅读话题:作家张立宪教你“不焦虑”地看待亲子阅读;一位父亲回顾了陪伴孩子阅读的7年时光。在“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愿每位小朋友、大朋友都永葆童心、美好纯真。

  浙江在线5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月红 实习生 林婧)以出版《读库》而著称的张立宪决定做“读小库”,源于身边人的焦虑。步入不惑之年,这位知名出版人发现身边的朋友开始谈论生命质量了,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是件很幸福、唯恐时间过得太快的事情。

  “输入(阅读)与输出(写作)如何才能相匹配?文字书、图画书是否有高下之分,又是否专属于某个年龄层?在阅读与电子产品对孩子时间的争夺中,要抱何种态度?大众流行和文学经典,该不该厚此薄彼?当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教育体制的惯性产生矛盾时该怎么办……”

  当爸爸妈妈们将一个个问题抛向张立宪时,他明显听出了焦虑和迫切。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每个家庭都在实践和试错,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之门。2012年,他开始筹备“读小库”,陪孩子们寻找这扇“任意门”。

  张立宪不分享焦虑。他说,阅读就像农事,要像种庄稼一样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把自己当成园丁,锄草、浇水、灌溉,任由孩子长成不一样的稻子。世界上没有一百分的稻子,也没有八十分的稻子,每一株都是完成成长的稻子。如果爸爸妈妈能这样想,也许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他还曾总结过儿童阅读的十大权利,其中包括:不读书的权利;跳跃阅读的权利;不读完一整本书的权利;一读再读的权利;什么都可读的权利等等。这些权利的核心在于,我们提供选择却不强制,鼓励孩子阅读,对于那些匪夷所思的脑洞,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各种新书讲座上,张立宪很少谈阅读的意义、理念、重要性。他总是向现场的读者分享那些“无主题”“无意义”“无用处”的“三无”绘本,请孩子上来朗读、表演、互动。比如,他会花上整整二十分钟呈现《功夫熊猫》艺术设定集三部曲,讲述整个熊猫世界从无到有的搭建过程以及幕后团队的智力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那些“无用功”和“弃用稿”,探究背后的原理、逻辑、结构。

  “阅读是一种教育培训,以此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张立宪说。当很多书都在教爸爸妈妈学习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时,他却选择出版《爸爸妈妈使用手册》,书中的内容是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是老天爷给你的礼物,你该采取各种方法把这俩宝贝使用好。“它教给孩子一种主客易位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主动和父母相处。”

  给孩子提供选择,不急不躁,保持开放的心态,是父母最不坏的选择。在他看来,要做到根据孩子的吸收能力,为他提供最适合的书籍,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程度要有客观的认识,并找到那些最能激发其内在驱动力的读物。如果孩子对一本超过他年龄的读物非常喜欢且读之弥深,我们不用夸耀他的超常战斗力;如果他对一本适龄读物完全无感,也无需怀疑他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不是用来跟别人比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张立宪觉得,很多时候,阅读是种瓜得豆。图书总是被习惯性地分类为文史哲、音体美、数理化等等,但有时读一本物理书,却能得到文字上的体验,学会怎么精准写作;读一本历史书,可能会因为里面的插图喜欢上美术。所以,我们所抱的成见越少越好,要让孩子自由散漫地去阅读,能够有用、获得启发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生命中就应该有很多没那么多用处的东西。

  阅读没有捷径。很多人都说这么多书怎么读得完,可他觉得书籍并不需要读完:你拿到什么读什么,慢慢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焦虑”的抵抗与消解。那些会焦虑的人大多是想要省力气的,可有些事情是前面越省力气,后面费的力越多。

  要说建议孩子读什么书,他会指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在这个快读迭代升级、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技术的东西容易过时,反倒是人文教育能够为知识架构铺设基础,或称“底层数据”。对人文教育的侧重,更能从“审美、趣味、品味”三个维度,协助孩子完成基础知识储备之外的人格锻造,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以及灵性智慧和想象力。

  给孩子选择图书,共度阅读时光,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张立宪常常建议买“读小库”的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父母可以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做详细的解释,通过不断提问来开启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热烈的讨论从简单的画面和文字中读出更深的意蕴,这才是比较理想的亲子阅读。“花上一大笔钱,买很多很多的书,然后家长就可以一劳永逸,孩子就能一蹴而就,世上哪有这等好事?”

  “让小朋友读书,为的是走出读书人的角色。”张立宪说,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读书,而是不以读书人自居,用健康的、拥抱万物的态度,接受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与之好好相处,并认真活出自己。

  关于亲子阅读的十条建议

  张立宪

  01  “你总是一副很能干的样子,有没有本事看完一本书?”阅读就像游戏通关,告诉孩子,认真读完一本书,一本很厚很厚的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02  越是强调,越是刻意。阅读同样如此。不用老是提醒孩子“爱读书才是好孩子”,批评孩子的不爱读书,以及炫耀孩子多么爱读书并读了多少书。就像我们不再强调呼吸和饮食一样,让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生存必需。

  03  段子手不是段子养成的,而是靠其扎实的阅读基础和严格的写作训练。过量、泛滥的碎片化阅读,培养不出链接联想能力和智慧创造能力。

  04  许多家长很想多陪伴孩子,但就是架不住小朋友的追根问底。如果任由孩子问下去,爸爸妈妈会囧死,于是动用威权让其闭嘴,或者用“没看大人忙着吗”来选择逃避。对于学识教养先天不足的我们这一代来说,跟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比单纯引导孩子看书更有必要。

  05  许多童书都标注有年龄段的划分,这些“分级”是为了给家长提供参考,也是鼓励孩子参照这种划分并将其打破。阅读一本超龄读物,得到的阅读体验远大于适龄读物。对这样的阅读冒险,家长既不要无动于衷,也无需大惊小怪。

  06  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读一些踮起脚尖才够得着的书——有难度,吃力,挑战惯性思维,甚至对你形成冒犯。阅读本就不是一件需要顺着、求着、哄着、讨好、悬赏才去做的事情。

  07  智商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一个人的发育缺陷主要体现在:该说的时候不能准确表达,该听的时候理解不了听不进去。要想会说,首先得学会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的正是倾听能力;从阅读中所得,可以提高描述概括能力。

  08  在这个知识快速迭代的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读书,学到对知识和信息的评估、筛选、串联、整合、挖掘、优化、嫁接、呈现、传播、再生能力,即所谓知识迁移能力,这种本事到什么年代都可贵。

  09  不管是抱怨书贵,还是觉得便宜,事实上即使花钱把书买了下来,它也并不是你的。到手的只是它的皮相,如果不读,它的价值就是零。可如果你读了,它的价值、带给你的阅读体验和人生影响,可能远超那个金钱额度;也可能给你带来的精神损失和隐患,比把你们家房子烧光尤甚。

  10  相较传统国学,我们更欠缺的是城市文明、契约精神、商业伦理、公民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更有意义的阅读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成为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世界公民。


标签: 孩子;阅读;家长;亲子;读书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