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 王世琪 唐骏垚)6月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来了一位远方来客:姆苏亚,这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没有想到,这趟浙江之行会带给她如此多的惊喜。在参观了西溪湿地、安吉“两山”会址公园之后,这位曾走过全世界多个国家的联合国高级官员为所见所闻而喜出望外。
3个月前,当姆苏亚在内罗毕宣布中国将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之时,就很期待来到环境日主场活动举办地杭州。在6月5日的环境日开幕式致辞中,她特意提到了印象深刻的杭州小红车,“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共享单车布局,我也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城市,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把这些成功经验介绍给全世界。”
浙江和联合国的交汇,日趋密集。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地球卫士奖、当过联合国地信大会东道主、还有给联合国担任特别顾问的马云……而此次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的举办,让人看见了一个高颜值的“美丽浙江”。
一种共识 绿色发展机会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很多联合国官员并不陌生。
3年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时任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这次也来到了杭州。“多年来,一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即如何既让人们摆脱贫困,又保护自然环境。但自始至终,环境都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索尔海姆说。
环境不应该被视为代价,而是机会。这也是此次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各方嘉宾达成的共识:不要一提到环保就觉得应该付出代价,相反,应该让大家相信环保能够带来更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而且能够对城市和乡村都有好处。也就是说,要形成一个积极的理念和口号,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这些朗朗上口的口号。
当索尔海姆第一次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就觉得很有指导意义。过去,为了经济发展,欧洲、美国和中国都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我们把这两者孤立,总觉得要发展就要牺牲环境。当时我们不知道,其实应该保护地球母亲,同时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索尔海姆说。
一位从英国来参会的记者在电脑里存下了近3万字的采访笔记,感慨说:“在很多国家,很难想象从国家领导人层面听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类似表述。而中国把它们作为国家愿景。”
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0%以上,垃圾分类正在成为该镇群众的一种行为自觉。记者 胡元勇 拍友 汤俊燕 摄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种人与自然存在内在联系的世界观。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源于中国,并不令人惊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委员汉森说,时至今日,我们需要去解决生态问题,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这就是生态文明。中国把古老的理念转变成适合现代的新理念,“这非常棒!”
自从1972年联合国设立“世界环境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48个年头。“选择杭州,没有错。如何在发展经济、增长GDP的同时保护环境,杭州以及浙江的实践让它成为了我们的会址选择地。还有一点,当你看到杭州的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绿色信息化,阿里巴巴就在这里,联想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这些信息技术将为环境保护创造更多潜在的可能性。”姆苏亚没有忘记,杭州,正成为世界绿色金融的引领者。3年前,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并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这个小组里,联合国环境署承担了秘书处工作。
一个契机 他山之石启示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同样需要不断汲取先进经验,雕琢生态文明建设这块高质量发展中的玉。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国合会2019年会无疑是一个契机,火花不断的思维碰撞与精彩纷呈的案例分享中,浙江不断获得发展中的启示。
近年来,“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全球兴起,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2019年1月,中国加入“无废城市”建设的行列,随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开启,浙江绍兴列入第一批试点。
“无废城市”如何建?此次大会为绍兴提供了思路。“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无废城市”建设不强调零填埋和零焚烧,而是追求固体废物最大程度的资源利化利用和最小程度的环境影响。”国合会委员、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王天义表示,这为固体废物的处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对固体废物处置之前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污染,必须在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和回收环节下功夫,在实现源头减量的同时精准回收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王天义表示,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国对固体废物回收企业进行了分类,并通过规范市场最终实现严格分类回收。
启示,不只来自建设中的城市,还有蔚蓝广阔的海洋。“外国学者提出的渔业科学管理,正是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常年在浙江工作,作为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他总能找到对浙江解决海洋问题有帮助的观点。
依海而兴的浙江在花大气力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扭转“东海无鱼”的窘境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制约着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真正可持续的海水养殖应对海洋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苏纪兰说。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渔业项目高级主任克立兹的建议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我们要在观念上重新认识渔业,只有专业化、精细化才能实现可持续,我们应该对海水养殖的布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近海养什么?滩涂养什么?做出的决定应该更多地依托专家学者的科学分析,而非养殖户的习惯和经验。”
“这确实是个好建议,我们不仅要让技术在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技术改造、优良品种推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需要对养殖种群的划分进行科学的分析规划。”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童加朝说。
一股潮流 浙江经验传全球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出现在了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的开幕式上。这是他首次以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大会主席的身份,在世界环境日上致辞。呼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他,典礼结束后,被热情的来宾和志愿者围住,纷纷要求合影留念。被东道主的热情所感动,他身边的一位联合国官员告诉记者,“以后看见浙江两个字,就会想起这里的绿水青山,也会想起浙江人民对环保的热情。”
会议间隙,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三层,“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展”吸引了许多中外嘉宾驻足参观。下姜村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变迁,杭钢集团的涅槃重生,中国皮都温州水头去“旧”换“新”的华丽转身……一张张图片记录,一段段文字说明,将浙江的“绿色之路”娓娓道来。总有外国嘉宾会被记者问看展之后的感受如何?“有机会,还会再来到浙江,去图片上的那些地方真实感受一次!”这是外方嘉宾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浙江的绿色生态经验,跨越山海,传播至全球。姆苏亚告诉记者,她得知杭州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了每平方公里1.51公里长的城市绿道,超过70%的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进入绿道,还有1万多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这是我来杭州之前都不知道的,所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都很有环保意识,城市的发展始终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而且市民的环保参与度都很高。”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姆苏亚用成语“眼见为实”表达了她对安吉的印象。姆苏亚称,直到现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仍然有“经济发展必须牺牲环境”的想法。但在这次对安吉的考察中,她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方法。“我们希望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采取技术手段,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分享和学习安吉成功的经验。”
潘基文希望分享的是,浙江公众行为模式已经产生了改变,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消费上,都非常环保,值得学习。各级政府不断培养公众在环保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也得到了百姓非常好的反馈。
未来几年内,浙江将投资3000多亿元,启动21个项目,聚焦气、水、土、废治理等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历史性环境挑战,我们有能力解决,中国政府具备这样的领导力。”姆苏亚说,在自己的母语斯瓦西里语中有一句谚语,“大河之所以宽广,是因为万千细流的交汇。”今天,浙江和全世界的绿色发展经验交汇,奔向生态文明的河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