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7日讯(记者 陈佳莹 苏靖 裘一佼 梁国瑞 报道组 魏衍方 项柔刚 姜伟锋 郑曦 范冰洁)“亩均论英雄”是浙江首创的改革举措,最早起缘于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集聚的绍兴柯桥,这场延续十余年的改革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密不可分。
浙江的传统产业发展较早地遇到了“天花板”,曾经的发展模式在资源、环境要素制约下举步维艰,“亩均论英雄”改革应时而生,它不再以规模为王、唯“量”论英雄,而是以单位产出为王、靠“质”论成败,试图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挑选出一只只“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对2018年度“亩均论英雄”情况进行调研评估。这是一年中企业最为紧张的时刻,也是强筋壮骨后的各地传统产业“秀肌肉”的时刻。记者试图通过走访调研,向政府部门和传统企业探问:这项改革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亩均”如何论出真英雄?
改变从何而来
从“要我变”到“我要变”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设区市、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杭州市滨江区、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江北区、乐清市、平湖市、绍兴市柯桥区因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成为各地的榜样。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浙江正面临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紧缺的共性难题。“如果说产业数字化是对传统产业的正向激励,那么‘亩均论英雄’则是反向倒逼。倒逼那些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寻找发展新路径。”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衢州江山,木门是当地百亿产值的传统产业。在木门企业“名雅居”的全新智能生产线旁,记者见到了接班不久的年轻总经理吴龙君。去年以来,全省加快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江山亦然,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吴龙君和父亲决定到亩均效益好的行业企业“取取经”。
“不看不知道。我们参观了一家嘉善的木门企业,他们的数字化车间里有几千万元的先进设备,用比我们少一半的厂房和工人,产出了两三倍的产能。”回来后好几天,父子俩相对无言,“饭都吃不下,我和我爸说,再不变就只能关门不做了。”
无论如何要下决心拼一把。吴龙君前后跑了十几个省的三四十家企业学习,投资上千万元引进了全新的生产线。更有意思的是,原本政府给他们的新项目预留的40多亩地,吴龙君决定不要了。“老一辈的想法都是厂子越大越好,还有不少企业喜欢囤地,现在不一样了。新生产线一上,在人工减少近30%的基础上,产能是过去的两倍。目前的地足够了,这样亩均效益还能提高,没准今年能拿个A呢!”
在“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中,评上A类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浙江海盐,浙江友邦集成吊顶2017年度获评A类企业,成为当地“亩均英雄工业企业”,在用地、用能上获得优先保障权。2018年,友邦新拿地30.6亩,新上项目3个,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不仅限于企业,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明显的地区,省里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时将予以倾斜,在用能权交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上将给予适当倾斜,还会给予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从企业到行业到地方,“亩均论英雄”已然形成了一个传导通道,为发展需求旺、潜力大的主体提供优质要素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正是这样一种力争上游的良性氛围,取代了“劣币驱逐良币”式的同行业恶性竞争环境,让传统行业企业看到了政府对转型升级的支持,有了改变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的推广,“亩均论英雄”从已落户企业延伸到了新建项目,从源头便开启了倒逼模式,为“真英雄”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用好“指挥棒”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兰溪纺织制造业是首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实施“亩均论英雄”以来,纺织企业纷纷感觉压力大了:纺织设备有一个特点,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故而兰溪纺织企业厂房多只有一层,实际用地面积大,亩均效益自然难以提高。
“我们也在努力想办法,除了不断投入研发,也试图建起二楼厂房作为仓库,从而提高亩均效益。我们是用能大户,一旦成为C类甚至D类企业,在用能指标和价格上都会有不小的损失。”鑫海纺织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全行业排名,可是很多传统企业都是重资产型,那些轻资产行业显然更有优势。”走访中,一位铜加工企业主告诉记者。
行业不同,亩均效益亦有不同。“亩均论英雄”对企业的正向引导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不少传统产业与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用地、用能和效益上始终有着天然的差别,如何才能论出“真英雄”?如何用好指挥棒,真正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我们采用的是分行业排名。”江山经信局局长吴松高拿出了一张2017年绩效评价亩均税收表,“你看,上面有11个不同行业的亩均税收情况,彼此之间差别可不小,如果全行业一起评价,我们觉得会有失公平。”记者看到,江山全市门业的亩均税收约为8.8万元,而大健康行业则高达每亩18.8万元。
江山的“邻居”龙游也有自己的困惑。龙游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龙游造纸制造业被列为首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名单,其规模占龙游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龙游特种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途径不断做大做强,行业内大都是中大型优质企业。“如果按分行业排名,那么特种纸行业内部势必也会排出C类甚至D类,但在全市层面,这些企业的效益已然处于中上水平。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全行业排名。行业间的固有差别,则通过适当加分来体现。”
不久前,全省6县(市、区)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的督察激励,海盐便在其列。而在给予海盐的激励理由里有这样一段话: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传统制造业行业的绩效评价,倒逼转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海盐县经信局副局长陆忠跃告诉记者,全行业和分行业排名各有利弊,“2017年度以前,我们按照9个行业进行评价,可后来我们发现,像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整个行业的亩均效益都遥遥领先,即便是行业中排名最后的几家,放到全市层面看,都属于优质企业。”
怎样才能更公平?为了正确引导企业发展,海盐县6年间5次对评价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从分行业评价向全行业总体评价与重点行业个性化评价结合延伸。“对于亟须进行改造提升的造纸、紧固件、印染、化工4大传统行业,我们采取行业排名,这样可以加快淘汰落后企业,而其他行业则采用全行业排名进行评价,以确保高附加值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由于全省各地的发展节奏不同,传统产业的行业特点不同,“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也各有不同。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探索中优化细则,才能真正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
倒逼效果怎么样
谋求转型奋起直追
倒逼是“亩均论英雄”最有效的抓手。
今年1月14日,周世有从乡镇机关调任江山市“亩均办”副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新成立的专班成员系统摸排了全市2086家企业,认定了第一批共116家低效用地企业。
“今年1月1日起,市里新出的低效用地处置办法正式实施,上年度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企业都将被认定为低效利益工业用地,一年后整改不到位,将直接评价为D类企业,实行倒逼出清。”周世有说。
为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省正在加快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
“去年7月开始,我们正式对D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电价,多收了500多万元电费,随后,水价、天然气、融资等差别化政策也陆续跟上了。”兰溪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宁、柯桥等县市多年前就在试点实施差别化政策,当前,尽管全省各地发展基础不同,部门间协调难度不同,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均已开始全面落实倒逼政策。
显然,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加快了各地“腾笼换鸟”的步伐:这几年,柯桥印染行业关闭46家印染规上企业,腾退土地7000亩,行业税收同比反增10%;在海盐,2018年,全县共整治3738家“低散乱”企业(作坊),其中关停淘汰3297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3587亩……
D类企业就没有出路了吗?并不尽然。腾笼换鸟法、机器换人法、空间换地法……“提高亩均效益十法”为“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论,更为排名靠后的企业画出了奋起直追的路线图。
2016年,落户海盐的浙江华利锦纺织亩均税收仅为4.8万元,被评为D类企业。随后,企业主动谋求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改造,投资1500万元进行年产700吨亚麻混纺色纱技改项目。2017年度的绩效评价中,亩均税收跃升至11.34万元,同比增长136%,获评B类企业。
而在雷厉风行的倒逼机制之下,也有业内人士担心,传统产业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部分环节因为产业性质和集聚程度所限,亩均效益并不高,在倒逼之下沦为等级较低的企业,最后被转移,会导致产业链的断层,使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陆忠跃告诉记者,例如电镀是生产紧固件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电镀行业普遍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问题,如今海盐已鲜有电镀企业了。“为了确保产品稳定性,许多紧固件企业只能选择自建电镀中心,或者把产品运往江苏等电镀行业集聚、工艺水平高的地区进行加工。”
该评价的评价了,该倒逼的出清了,有专家建议,未来“亩均论英雄”更多应在传统产业提升上下功夫,尤其是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仍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在不断摸索中持续完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