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两则相距七十多年的故事,来诠释一个宏大的命题,信仰。
先说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杭州壹庐,我把冼星海一家的照片给冼妮娜看。这张照片,摄于1940年5月。我在广州榄核镇湴湄村参观冼星海纪念馆时,特意拍下此照。画面里,冼星海和夫人钱韵玲,都面带笑容,冼妮娜穿着一套白色童装,黑黑的头发。我判断,照片应该摄于一个阳光非常好的日子,五月的延安。我甚至猜测,这极有可能是冼星海去苏联时的临行照。
冼妮娜应该无数次看过这张照片,从小看到大,从大看到老,她微笑说,这是她和父母亲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张全家福。1940年5月,冼星海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去莫斯科,为电影《延安与八路军》进行音乐创作和后期制作,冼妮娜只有八个多月大。
关于冼妮娜,冼星海1939年8月5日的日记这样写着:
(夫人)玲在早上十时五十分生下一个女孩子,她长得很大很胖。从今日起我们做了父母亲了,我们叫小孩名妮娜!中央给玲二十元生产特别费。
我想象着冼星海写这段日记的激动。
遗腹子冼星海,出身贫困家庭,从小随母亲东奔西走。他凭借音乐的天赋和自身的勤奋,自费法国留学七年,是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杜卡斯高级作曲班的中国第一人。他又因民族自救回国,从上海到武汉,歌咏救亡,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做主任,一路为着信仰而奔波。从个人感情上讲,三十几岁才结婚,有了孩子,激动的心情一定难抑。
二十元生产费,要知道,在延安,朱德等高级领导的工资,一个月才五元。这一细节,足见延安对冼星海这个特殊人才的重视。
冼妮娜笑着讲,父亲的日记,显然是激动过了头,我并没有“很大很胖”,我其实是个早产儿,早产一个多月呢,不过,因为母亲奶水多,我的早产,还救了好几个孩子。延安鲁艺第一任副院长赵毅敏,就是那个《九一八抗日宣言》的起草者,他还是我父亲的入党介绍人呢,他儿子赵战生,我们叫他“战战”,就和我是“奶亲”,他和我同月出生,吃过我母亲的奶,我们两人还一起合过影,他现在是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著名教授。
的确,奔赴延安后,穿着军装的冼星海,一直处于抗战救亡的激情中,不仅承担着鲁艺大量的教学任务,更用生命激情“为无产阶级的音乐奋斗”(冼星海入党那一天的日记),他谱写出音乐的力量,抵过千军万马。
再说我身边的一位退休老校长,原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他是我的大学校友和学长,是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也曾是我毕浦中学的同事。退休时,他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的聘请,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前往杭州市结对扶贫地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民族中学做校长,多年来不拿一分钱工资奖金和生活补助,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不仅如此,他还为黔东南十三个县市的教师免费讲座培训,讲课几十场。
陈立群做过杭州长河中学十三年校长,他创办的宏志班,让多少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被好多好学生称为爸爸。在台江民族中学,他又拿出二十多万元积蓄,设立了奖励教学的基金。
陈立群为什么向来这么热情对待他的学生呢?凭什么拒绝百万高薪去贫困地区支教呢?我想,只能是一点,他的信仰,他凭的是一种共产党员的情怀,一种对教育深深热爱的情怀,一种对教育对象深深热爱的情怀。
我敬仰冼星海,他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抗日救亡,一切为着信仰奔赴,到鲁院当老师,就是为了培育更多的文艺抗日人才,以音乐为武器,唤醒更多的民众。新时代,我同样敬佩我的师兄陈立群,“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有心愿”,他支教就是践行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均衡发展理念,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
从榜样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不忘初心,热爱理想。对教育对象的热爱。你热爱了教育,就有可能对对象产生热爱,作为老师,学生就是你的施教对象,你要把满腔热情倾注到他们身上,不分贫富贵贱,均等关照,他们是你的子女,你的弟妹,你的亲人,那么,你就不会去计较,不会怪学生笨拙,就会耐心加细心,就会去以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就会因人因时施教。
始终奋斗,葆有情怀。陈立群说,他不置一分钱的房产,不炒一分的股票。我不想唱高调,喜欢荣华富贵,是人的天性,但人活着,并不只是追求这些,大多数时候,精神充实远远要胜过物质享受,当你的学生健康成长,当你的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时,你一定欣慰无比,这其实也是一种积德行善,你的善行,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冼星海铿锵有力激荡人心的音乐,陈立群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支教,时光的长河流了七十多年,两位有着同样信仰的共产党员,都是时代高尚的歌。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觉悟,也是一个集体的精神传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