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26日讯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让普通人面临失业危机?我们的数据隐私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如何才能减少乡下六旬老人与城里年轻人之间的信息鸿沟?
古有武林盛事“华山论剑”,今有学界盛举“西湖论剑”。昨天,全球200余位学士鸿儒齐聚西子湖畔,其中包括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展开了一场关于思想的“西湖论剑”,共议人类命运之大事。与此同时,发布了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本报记者在此罗列了其中三条热议问题,与读者共飨。
数字技术会让更多人失业吗
数字技术已经这么高效,人类的工作时间会缩短吗?人类会大量失业吗?这个已经讨论多次的事情昨天也在闭门会议上再次成为热议。
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说,一项调研显示,现在美国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的担忧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实际上,美国的失业率也达到了半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并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也表示,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生产力越高的国家每周工作时长越低。
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
无人驾驶汽车必须选择撞向一边,左边是老人,右边是小孩,它该做何选择?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认为,说到底,机器并不是自己在学习,它们学的都是人类输入的数据。“是人类在告诉机器要学习什么。因此,我们人类在给机器提供数据的时候,要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
2016经济学诺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则表示,人工智能将来作为公司的“一员”,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激励的,人工智能也应该具有工作动机,人类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动机。“人工智能眼下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它还在吸收很多数据,在辨识模型。什么时候它能把某一个逻辑举一反三用到不同的场景,那才可以说人工智能有了非常大的飞跃。”
谁会是平台经济的受益者
技术革命一直在深刻改变人类协同方式。到了数字时代,消费者和生产者被合成一张网,它就是平台。在全新的协同关系中,各方的收益、责任、工作方式、福利保障等都发生了深远变化。那么,谁是平台经济的收益者,是所有参与者,还是少数平台公司?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理查德·霍尔登(Richard Holden)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协同方式和边界,让原本很多公司内部才能完成复杂的协同变得高效和透明,更多的事务可以在公司外部由市场协同来完成。这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做专业化分工。
在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看来,互联网和平台经济能够有效打破制约成熟市场发展的阻碍。
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这场“最强大脑”们的头脑风暴看得让人酣畅淋漓。正如马云所言:“每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总会带来新的担心。我们都不是未来的专家,世界上没有未来的专家,只有昨天和过去的专家。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来帮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去更好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