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7日讯 净化网络环境任重而道远,单靠呼吁往往难以解决实质问题,还是需要法治和监管发挥刚性作用,根据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等采取相应措施。
连日来,淳安女童章子欣失联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案件之离奇、情节之复杂,使很多热心网民加入到讨论中来,共同关注案件的进展。
我们注意到,女童章子欣失联后,其家人一直置身于网络舆论漩涡中。不少网民指责女童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义务,比如章父赶回家里安慰父母,就被网民指责“孩子都还没找到你们就回家了”;章子欣的爷爷热情好客,拿桃子招待客人,就被网民批评“孩子都失踪了,怎么还有心情去采桃子”。
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章子欣失联多天后被证实遇害,最痛苦的莫过于她的家庭。这种痛苦不一定非要泪流满面,也不一定要到公众面前展现出来。面对这种痛苦,旁观者其实也是无力的,任何安慰都显得无济于事,任何指责也已经没有必要。我们唯有期盼,法治能让恶行付出代价,时间能成为医治创痛的良药。
如此悲剧是没人愿意看到的,这是章家的痛,何尝不是全社会的痛?怀着道德优越感,貌似无所不知,做事后诸葛亮,不知道这样的人居心何在?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有的网民专门利用此事蹭热点赚取流量,有的把悲剧当喜剧,这就丧失了道德底线,没了最基本的做人良知。
媒体本应是澄清者和引导者,帮助网民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然而,在这起案件中,一些媒体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比如未经章父同意,就擅自发布一些不实信息,导致网民对这个家庭误解更深。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不负责任、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往深层去说,有的媒体向来如此,只能说是价值观上有偏差。
网络暴力,殷鉴未远。去年8月,四川德阳的一名女医生不堪网络暴力而自杀,经抢救无效身亡。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每个网民都能在网上畅所欲言。然而,当下网络的匿名性使得有些网民的言论极度个性化、情绪化,一叶障目,不讲逻辑,总是跟着感觉走。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推波助澜。这些因素导致网络空间被暴力、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污染。
净化网络环境任重而道远,单靠呼吁往往难以解决实质问题,还是需要法治和监管发挥刚性作用,根据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等采取相应措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