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萧山一位父亲,在地铁上遇到一件颇为离谱的事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据钱江晚报报道,原来就在前几天,一家人去萧山某百货商店坐地铁,遇到一个推销人员,手里拿着玩具竹蜻蜓,硬要塞到孩子手上,即便多次拒绝,还是硬塞了过来。然后,孩子妈妈被要求扫了个二维码,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之后,他们就接到了一个教育类公司的电话,由于此前的体验并不好,他们就挂掉了对方的电话。结果,十分钟之后,他们就收到了一堆各式各样的注册信息,还有电话营销。不过是扫个二维码注册,这位父亲为何会遭遇短信轰炸?原来,对方是诱导孩子母亲在某类平台上手工注册的,导致每个公司都会来电话。
这位父亲的吐槽在网上曝光后,得到了网民的同情,也引发了网友对 “骚扰式”营销的热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父亲所描述的某平台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违法的,已经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位父亲应该报警,让警方介入,对这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现今“骚扰式”营销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贴身式”营销,一种是“电话式”营销。所谓“贴身式”营销就是推销员贴到你跟前,采用死缠烂打的手段,诱惑或胁迫你接受他们的推销。比如,一些人往往用“扫码注册送礼”进行推广。更有甚者,直接将廉价小玩具塞给小朋友。一旦孩子接过手,就要求旁边的家长扫码注册某类平台,或者留下相应的联系方式。自从笔者有了孩子,在商场里就经常遇到这种营销,由于不想违拗孩子对玩具的渴望,便只好扫码注册。
当然,像萧山这位父亲的遭遇,也算是少数,大多时候,当我们表示拒绝的话,推销员都能够比较识趣地离开。不过,即便如此,这种“贴身式”的营销也让人十分厌烦。而且一旦碰到新闻中的无良商家,更会给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
除了一些贴身式的营销骚扰,我们生活中遇到最多的恐怕还是电话骚扰。只要我们不小心在某个平台或商家留了电话号码,紧接着就会接到一连串的推销电话。如果你买了房子,就马上会有装修的推销电话,卖家具的电话,甚至还有二手房交易的电话。一天下来,往往要接上数十个类似的电话,甚至有些是同一家单位换着号码给你反复打,简直让人崩溃。
不过,很多时候,这种“骚扰式”营销也并非是营销人员愿意这样干,而是商家寻找目标客户的营销手段,甚至一些商家将此作为对业务员业绩考核的标准,导致推销员在业绩压力的催逼下,不得不采用“死缠烂打”式的推销。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低端的营销手段,也是市场不规范的一种表现。
很显然,要避免这种“骚扰式”的营销,关键还是要改变商家的这种营销形态。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出台相关规定,对商家的营销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从源头上拒绝这类“骚扰式”营销的发生。
作为个人如果没有需求,干脆拒绝,但出于礼貌接受后,推销人员死缠烂打,甚至尾随要联系方式,性质就变了,我们可以呵斥拒绝,如果情节严重应该报警。同时,在街头碰到发传单要联系方式的人,千万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盗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