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霍翟羿(左二)在贵州省黎平县顺化乡己贡村采访刘妹生(左三)。通讯员 龚若梅 摄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记者 霍翟羿)乌黑油亮的头发,分成三股盘起,这是瑶族姑娘们最钟爱的传统发型。但不久前,我见到刚初中毕业的瑶族女孩刘妹生时,她已把头发剪成了齐肩短发。“为了高中学习生活方便点。”她对我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今年3月,杭州下城区帮扶工作组在黔东南黎平县启动了“山凤凰”关爱女孩公益项目,鼓励女孩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刘妹生是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贫困与教育,这是两个无法切断联系的词汇。从下城区派去的挂职干部,如今任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周国江说:“我们都相信,今天的女孩就是未来的半边天。我们希望,从改变这里‘女孩不用受教育’的传统观念开始,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山凤凰”计划,便由此而来。
女孩的梦想
顺化乡己贡村,是距离黎平县城约两个小时车程的一个瑶族村落,由200多户人家组成,也是贵州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目前贫困发生率高达25.56%。
黎平县以侗族为主,瑶族和苗族属于“少数民族里的少数民族”。深山里的瑶族和苗族自然村,往往比其他村落更封闭、更传统。有史以来,己贡村里只出过3个女高中生,刘妹生是中考成绩最好的一位;女大学生的数量,目前还是零。
来到刘妹生家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屋里没什么家什,来客只能坐在几张小凳子上。整个家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贴着她从小到大拿到的各种奖状的那面墙。
语文116分、数学125分、英语118分、理综134分、文综143分,总分686分,凭借这个高分,刘妹生考进了黎平县最好的高中黎平一中。
这是一个优秀又努力的女孩。此刻,她已经开始想办法预习高中一年级的教材。家里没电脑,她就从手机上“洋葱数学”等学习类软件,把一道道题抄到笔记本上学习。
对未来的规划,她的思路也同样清晰:“高中三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最好是浙江的大学。未来,我想当一名医生。”
现实的困境
聊天中,我得知,刘妹生还有个哥哥。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所以直到8岁,刘妹生才有条件上学。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刘妹生的座右铭。事实上,她足够努力,也才足够幸运。
这些瑶族、苗族自然村落,环境十分闭塞,早婚观念盛行。不少和刘妹生同级的女孩子,现在已当上了母亲。刘妹生初中还没毕业时,就已有人上门提亲。
“我这个年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照顾别人呢?”刘妹生对我说,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但很多时候,选择权并不全在女孩自己手里。这一点,刘妹生的姑姑感同身受。今年刚40岁的她,当初只读了一年书。“那时,总被人说‘女孩子上什么学’,顶不住压力,只能回家,没几年就嫁人了。”她说,“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读什么书。”
刘妹生的父母常年在浙江台州打工,平时是爷爷和姑姑照顾她。也许正是内心的遗憾,姑姑非常支持刘妹生读书,爷爷也拒绝了所有来提亲的人,希望她“想读书就读下去”,能靠学习走出深山,有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带着这个问题,下城区帮扶工作组用几个月时间寻访调研,足迹遍及黎平县瑶族、苗族等相对集聚、地域偏远的9个乡镇19个贫困村,核对和记录了每一位在读初高中女生名单。一个计划,悄悄地萌发了。
项目的启动
千里之外,在下城区青春中学学生们的眼里,陈音是和蔼的校长;但这一年来,在黎平深山的瑶族、苗族村民眼里,这个浙江来的陈副局长,是很“凶”的人。
组员之一的陈音,如今挂职黎平县教科局副局长。每逢听到别人说“女孩子读什么书”时,她的内心就百感交集,语气也变得分外严厉。
今年3月,“山凤凰”项目正式启动,今年暑期,首批助学金将发放给7个村29位女生,总金额在15万元至17万元之间,每人3000元至8000元不等。
这笔钱,是助学金,更是“激励金”。“目前,部分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我们就把奖学金一道送上门。”陈音提出,这个“大红包”,绝不能悄悄送,而是要请一队人敲锣吹笙,“闹出大动静”送上家门,“让村里所有人知道,女孩子读书好,比出嫁还风光。”
陈音也告诉我,这样做,或许无法一下子扭转所有人的观念,但至少会带来一些改变。她说:“收到这份助学金的女孩,未来也会组建家庭,若有一天,她们同样面临女儿读不读书的问题时,相信内心的防线会更加坚定。”
挥别黎平大山时,我的心头也多了几分沉重,也深感“山凤凰”项目的重要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