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50℃的高温挡不住这群与垃圾打交道的环境卫士——
爬高二十米 专“捉”二噁英
2019年08月22日 06:08:1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灿

zjrb2019082200003v01b002.jpg

  监测人员在闷热的环境中操作相关设备。 记者 李灿 摄

  体验者:记者李灿

  体验职业:二噁英监测员

  浙江在线8月22日讯(记者 李灿)烈日当空,杭州各个垃圾焚烧厂的焚烧炉持续运转,处理每天产生的上万吨垃圾。温度超过50℃的焚烧炉烟囱旁,有一个20米高、1米宽的高空平台,监测人员会在这里待上两个多小时,通过精密仪器收集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二噁英。

  二噁英,一种垃圾燃烧过程中的副产物,因其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而成为不少老百姓眼中的“洪水猛兽”。为什么要收集它?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日前,记者与省环境监测中心二噁英实验室的3名监测人员一起,坐上了驶往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厂的作业车,寻找答案。

  10时40分,我们抵达焚烧车间,车窗外能看到数个直耸入云的大烟囱。拉开车门,滚滚热浪扑面袭来,空气中还夹杂着一股闷湿酸臭味。大家一起从作业车里搬下10余件共200多公斤重的采样设备,真正的监测还没开始,艰苦的工作环境已经给了记者一个“下马威”。

  “不恐高吧?”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劲松再三询问记者的状态,才领头爬上了台阶。钢筋搭的台阶是镂空的,一眼可以望穿。记者虽不恐高,也只能集中精神缓缓挪步。

  监测平台在烟囱的20米高处,宽度1米左右,4人同时转身都困难。身旁,刘劲松和监测员巩宏平、孙军军布置着二噁英废气采样器、烟气参数测量仪、氧气测量仪等设备。

  记者注意到,烟囱排气口前的操作台上,温度计指数正在直线攀升,直至超过50℃。虽然戴着口罩,记者还是感觉呼吸不畅。看到这个数字,刘劲松倒像是松了一口气,“今天凉快,而且我们只要抽样采集一个样品,两个多小时就能搞定!”刘劲松告诉记者,如果监测抽样较多,有时一连工作七八个小时也是常态,而检测口温度最高可达70℃。此时,身边废气处理设施不断发出尖锐的嘶嘶声,加上脚下风机的轰鸣声,高台上的噪声越发“环绕立体”,我们在交谈中不知不觉都提高了嗓门。

  11时35分,所有仪器校准、调试完毕,监测开始。刘劲松一边用领口扇风一边说,这项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极高,整个监测过程中,他们必须实时注意各仪器的运行指标,并详细记录,确保数据准确、科学。他向记者介绍,实验室里包括野外采样和分析人员在内的15人中,有9名监测人员是硕博以上学历。

  13时35分,正是骄阳最烈的时刻,两个小时的采集工作终于结束,我们4人都已经被汗水浸透。刘劲松取下二噁英废气采样器中的白色滤筒,主动给记者介绍起来:“这个滤筒里收集了刚刚采集到的颗粒态二噁英,从雪白的滤筒颜色来看,这家企业废气除尘效果还是不错的。实际上,我省垃圾焚烧二噁英控制总体效果较好,而且二噁英的毒性要根据人体吸入剂量来判定,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二噁英的场合也很多,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回到省环境监测中心已是16时许,巩宏平和孙军军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儿,就赶紧将采集来的样品进行交接、登记,并抓紧取出进行干燥,以尽快完成样品的检测工作。记者在二噁英数据处理室看到,几位监测人员正紧盯仪器,对之前采集的二噁英样本分析情况进行记录。

  今年以来,省环境监测中心二噁英实验室已经对省内外多家垃圾焚烧厂进行了300余次监测。这份工作存在一定风险,还要求监测员能克服艰苦环境,即便如此,在刘劲松和他的同事们看来,能够为政府提供科学数据,帮民众破解困惑,替企业查漏补缺,就是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

标签: 监测;记者;监测人员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爬高二十米 专“捉”二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