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高温下的坚守:良渚“考古人”——让文物说出精彩的故事
2019年08月28日 13:52:29 来源: 浙江卫视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27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李婷 毛汪蕾 王西 德清台)良渚遗址成功申遗后,对古城的进一步保护和发掘从未停下脚步。盛夏高温,考古工作者们依然在田野里挥洒汗水,期待挖掘出更多的文明瑰宝,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良渚考古人。

  德清中初鸣发掘现场距离良渚古城只有18公里,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早上7点多,由朱叶菲带领的考古小分队,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拿着铲子下探方,蹲在土里一刀一刀地刮面。“一旦看到东西了就要马上停下来,那小锄头或者手铲把它小心取出来。挖破了后期拼对难度比较大。发掘的时候要仔细一点。”

  刮面是文物发掘的重要过程,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手艺。才工作不到半个小时,一旁的95后小伙子张弛就略显吃力。

  虽然现场搭了遮阳棚,却依然挡不住热浪滚滚,不一会儿,土地就晒干结块,需要浇水才能再次作业,朱叶菲的鞋上也沾满了泥巴。“‘吃得了苦,考得了古’,考古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辛苦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苦。”朱叶菲笑道。

  三个多小时刮面下来,朱叶菲基本没有收获,但对考古队员来说,这就是工作的常态。

  除了挖掘,修复工作也格外费时。每天七八个小时的低头拼凑,练就了考古队员的一副好眼力。考古队员廖文艳说,只有下绣花一般的功夫,才能在一堆破碎不堪的陶片中努力还原它们当初的模样。

  队员廖文艳说:“每片碎片在我们心中都是有自己生命的,有它独特的美。我跟他们(良渚人)在摸着同一件器物。”

  这满地陶片最终只有10%可以被复原。而目前良渚考古队的30多名队员中,三分之二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让文物会说话”,就是他们的不懈追求。

  队员杨林旭说:“五千年前良渚人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文明,现在通过我们的双手去直观认识它,然后可以去传承它,保护它,发扬它。”

标签: 良渚;发掘;考古队员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高温下的坚守:良渚“考古人”——让文物说出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