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 许雅文 来逸晨 通讯员 徐鹤群 刘威)十多米深的水库变小池塘,70米深的水井少有水溢出,数公里的山涧小河逐渐干涸……
水乡缺水。今年9月以来,浙江出现“区域性较严重干旱”现象。
渴!这是这几天记者在“旱区”采访时听到的最高频词语。老百姓生活用水能否得到保障?农作物是否减产减收?旱情天气何时结束……本网记者兵分多路前往“旱区”一线,一探到底有多渴。
看气象
雨量观测仪,刻度是零
11月21日下午5时,位于嘉兴平湖乍浦镇八字村的“平湖国家基本观测站”内,气象观测员陈明亚准时走出值班室,来到室外观测场进行“观云”作业。
“又是没有雨的一天。”眼看天空没有一丝下雨的迹象,她忍不住喃喃道。回到值班室,她查了查电脑,站内气象数据库显示,自10月28日起,自动化雨量观测仪——“翻斗式雨量计”所测的降雨量数值便一直是0毫米,破了历史同期降雨量最少的纪录。
就在11月20日,中国天气网发布消息称,我国江淮、江汉、江南东部、华南东部等地正面临着大范围气象干旱。其起因源于上述地区今夏以来降雨持续性偏少。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7月下旬以来,鄂、湘、赣、苏、皖、浙、闽七省区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目前,江苏、安徽、福建3省已产生成片大面积的“重旱区”。
这场旱情,浙江也没有幸免。
“由于前期受台风影响,浙江全省范围内的旱情,出现得比其他省市相对较晚些。”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浙江的气象干旱,主要源起于10月初台风“米娜”结束对浙江的影响后,全省范围内有效降雨持续性偏少。
记者了解到,10月3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了八成。尤其是11月以来,截至11月20日,浙江降水量全省平均仅为2毫米。
对此,省气候中心将当下浙江气象干旱的旱情总结为“区域性较严重干旱”。之所以有“区域性”三字,是因为旱情呈现出“西重东轻”的区域性特征。
在省气候中心提供的全省气象干旱分布图中,记者看到,浙江西南部地区的旱情等级普遍较高,“背后主因还是降水不均。”毛燕军解释,这与当地相对深入内陆、前期较少受到台风影响有关。
据悉,自9月以来,浙江的降水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增”的总体格局。其中,西南部地区降雨量尤其少,普遍比常年偏少七成以上,而东北沿海则相对多。此外,他补充说,浙西南多山地,海拔相对高,蓄水能力也相对弱,更进一步加重了旱情。
此外,浙江气象干旱还面临另一不利因素影响:11月以来,浙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3℃。“气温偏高,导致水体蒸发量偏大,同样也不利于缓解旱情。”毛燕军说。
那么,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是否能得到缓解?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表示,本周日(11月24日)起,受到新一轮冷空气南下、冷暖气流交汇影响,旱区即将有一轮弱降雨出现,有望能缓解旱情。
据悉,旱区这轮小到中雨的天气过程,主要发生时段在11月24日夜间至25日白天。但由于暖湿气流相对较弱,预计这次降雨过程的整体雨势较小。“能不能缓解旱情,还有待观察。”不过,胡啸表示,正值换季,一轮又一轮的冷空气南下,正带动入冬范围的不断南延,冷暖气流交汇往往引起降水,当下,长江中下游各省旱情虽然尚未彻底缓解,但较最为严重时段已经有所缓解。
看生活
三个水龙头,依然缺水
在龙游县龙洲街道岑山村村民朱秀卿家里,记者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一个水槽上装了3个水龙头。记者用手扳动3个水龙头的开关,只有1个龙头能够流出汩汩清水。
3个水龙头,背后藏着一个缺水的故事。
岑山村有1400余人,因为地势较高,一直无法实现管道通水,全村用水全靠井水和水库。“我家里打了两口井,一口是挖了七八米的浅井,另一口是70多米的深井,我家安装的第一个水龙头,流的就是井水抽上来的水。”朱秀卿向记者讲述用水的烦恼。
在朱秀卿家的院角,记者找到了那口浅井,低头望去,发现井内的水量并不多,看似还有些混浊。“自从‘利奇马’台风之后,已经3个多月没怎么下雨了,浅井的水几乎已经没了。”朱秀卿说。
至于深井的水,朱秀卿则不太敢喝。因为每次深井水烧开后,茶壶底部总会留下一层白色的水垢,虽然无色无味,但多少心里有点别扭。“现在天旱,深井水也不多,最多偶尔用来洗洗东西。”
井水不好用,幸亏还有山泉水,流向的是第二个水龙头。2010年,岑山村在附近的深山大坞建了一个蓄水库,把山泉水接到了村内。“山泉水的水质肯定好,但不经用啊。”岑山村村委会主任毛德荣在一旁说,蓄水库的容量有限,最多支撑村民两个月的用水,现在也已经断水很久了。
在距离村子一两公里外的山上,记者见到整个蓄水库的水位已经差不多见底,通往村子的水管内见不到一滴水。
自家井水不多,山泉水已干枯,岑山村的村民用水实在不易。“这段日子,村民的水龙头几乎都没水,靠各家各户的井水互相帮扶支援,或从远处的水塘打水。”毛德荣说。
这种日子在几天前熬到了头。朱秀卿拉着记者再次来到水槽边,打开了第三个水龙头,只听到“哗啦啦”一声,立刻流出一股清水。“这是城里的自来水,不仅水质好,关键是不会断。”朱秀卿用双手捧了一口水,直接吸到了嘴里。这股清澈之水,正是通过龙游农饮水城市管网延伸,解了村民们的渴。
对于今年的旱情,龙游县农村水利服务中心主任石建荣更为感同身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南海镇东塘山村的横山边和丁家自然村等地,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以及挨家挨户的井水均干涸,他们只好给镇里打电话,呼叫城里的消防车将水一车一车送到农户家里,暂时缓解燃眉之急。”石建荣说,当下,喝水难成了老百姓心里最大的烦心事,更应该加快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让老百姓尽快喝上好水。
11月21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海塘公园里,园林工人正在给花卉、树木、草坪浇水解渴。今年入秋以来降雨偏少,金华面雨量较常年偏少60%以上,旱情持续将近两个月,对于公园里10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是一场“渴”不容缓的考验,数十名园林工人坚持每天早晚两次进行人工浇水。拍友 时补法 摄
看生产
衢州的椪柑,个头小了
立冬已过,衢州椪柑的采摘期到了。在衢江区横路办事处童何村,金黄的果子挂在树上,果农余耀飞却眉头紧锁:“今年的果子比往年小,卖不出价。”
9月初以来,当地天气持续晴热,大地干涸状态日趋加重。虽然日前迎来了一波雨水,但淅淅沥沥的小雨难缓旱情。干旱缺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正值椪柑的关键生长期。
“长时间降雨量稀少,对晚熟的椪柑膨大影响较大。”浙江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地考察时,他们看到椪柑新梢叶片卷曲,果实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小,果面无光泽,遇突发零星降雨还导致了裂果,影响果实商品性。
余耀飞是衢江区余氏家庭农场负责人。种植柑橘几十年来,能让他记住的气象灾害并不多。他告诉记者,2008年初,受冰冻灾害天气影响,衢州椪柑就出现过滞销情况;2016年初,受冻害影响,再次出现滞销。今年,持续的旱情让果品质量下降,让他焦虑无比。
“往年,大果和中果比例达到90%,今年最多60%,其余都是小果。”余耀飞口中的大果、小果,以椪柑的直径为衡量标准。直径7厘米以上为大果,直径小于6厘米是中果,直径小于5厘米则是小果。
眼前的椪柑约有30亩,产量15万斤,直接经济损失就有10万元。走进橘园,余耀飞指着小而略显干瘪的橘子说:“小果没人要,一斤也就卖个一两毛。”
天气的变化,历来影响农业收成。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喷滴灌等设施大量应用在农业中,可以缓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余耀飞的柑橘园里,有一片大棚,里面种着“春香”和“红美人”等市场上的高端柑橘品种,周边还有喷滴灌设施。往年,如果遭遇时间不长的干旱天气,余耀飞并不担心,因为一公里外的水库是他的灌溉水源。
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有设施,却无水源。“今年年初,水库开始维修,就没有蓄水了。”余耀飞感慨,有抽水机和水泵,却派不上用场。
余耀飞的遭遇并非个例。农业专家走访各地了解到,在应对罕见的干旱天气时不少农民遭遇了很多困境:一些种植效益较差、抽水抗旱成本较高的农作物,农民不愿花钱抗旱;一些小散户的园地,基本没有水利设施,即使有小水泵,也因多年不用而基本损坏,应对干旱的能力较差;抗旱水源不足,大型水库等整体缺水;部分农产品距采收期较近,农民抗旱意愿不强……
这次的教训,令余耀飞痛定思痛。接下来,他要为自己的农场配建一个小水塘,缓解无水可用的困局。另外,他还准备再购置3台抽水机。
农业干旱将持续存在,各地已经行动起来,积极购置或调配储备潜水泵、发电机组、水管等抗旱物资。据应急部门数据显示,衢州市调配水泵254台、发电机120台、水管水带2万余米。丽水农业部门正指导茶农充分利用现有的喷灌、遮阴等设施,减轻干旱对茶树生长的不良影响。
农业专家还给出建议,种植油菜的农户,要加快抢收进度,旱情严重田块要及时改种;各类果园可以利用杂草、麦秸、稻草、树叶等进行树盘覆盖保湿,或在果园灌溉一次后盖上薄膜,抑制杂草并保湿。从长远看,可以引进试种一些耐旱抗冻的柑橘品种,如甜橘柚等,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