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7日讯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认真执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深入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两个高水平”建设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节支难度增加,金融风险防控任务仍较艰巨;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亟待提升,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计划草案,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导向,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切实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关于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坚持综合施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积极主动应对困难风险挑战,着力做好以稳企业为主的“六稳”工作。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实施好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推进“三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以“绣花功夫”精准帮扶企业。加快推进“4+1”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实施稳外贸政策,拓展多元市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推进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文旅、农村消费等扩容提质,以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加快建设现代消费体系。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制造业集群化、智能化、品质化、服务化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谋划和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科技创新高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实效。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四大建设”提速提质,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创新提升,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擘画好浙江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
(三)坚持“最多跑一次”改革,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省域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的治理机制,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坚持以企业群众基层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公共服务、司法服务、中介服务等各领域拓展。创新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坚持以数字化治理为支撑,完善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高水平建设数字浙江、信用浙江。抓住国家用地、用能等差异化政策改革机遇,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发展地区、领域和行业倾斜。
(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提高全面小康成色。对标对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十大领域36项补短板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加快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着力促进低收入居民增收,巩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成果。统筹做好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菜篮子”工程等方面工作,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未来社区建设,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深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清廉浙江建设,健全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有序、社会和谐稳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