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竹兰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用无人机拍摄传回的照片。
“春节前完成了喷播绿化的矿山,近一个月来边坡绿化无人浇水养护。工人复工后哪些事情急需做呢?”
“如果边坡上有没有地裂缝、崩坍、滑落等现象,要做好边坡加固工作;边坡特别是陡坡上喷附的基质层如果因雨水等冲刷造成流失、剥落、厚度变薄等情况,就要进行机械补喷或人工修补……”
近日,身在杭州家中的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礼根借助微信和电话,为800多公里之外的厦门海沧竹兰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做了一场远程“会诊”。
原来,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去年开始承担了浙江台州、舟山和福建厦门等30多个采石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技术咨询任务。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技术咨询专家一时无法到矿山工地现场作巡访。
情急之下,作为浙大咨询负责人——农业推广研究员的徐礼根就通过远程指导的方式,根据现场人员用手机、相机、无人机等拍摄到的矿山现场照片和录像,通过专家团队“会诊”,对症下药,并及时通过网络将会诊意见传输给对方。
“这些项目治理难度大、治理工程短、治理要求高,且因工程首次应用浙大矿山生态修复团队研发的高陡硬岩边坡喷播绿化新技术而施工人员掌握技术还不够熟练,需要专家及时作好指导。”徐礼根说。
据悉,矿山复绿特别是边坡绿化难度比平地绿化要难得多,真正做好并不容易。而且,野外喷播不久、正在萌发和长成幼苗的山体岩石边坡植物会因干旱而出现枯死、寒冷冻伤和病虫危害等情况。
以往,徐礼根一般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到这30多个矿山治理现场与设计、监理、施工等人员一起踏勘削坡、修坡、建筑和绿化现场,查看工程进展和质量状况,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这次因为疫情这一客观原因,无法现场指导,借助网络化手段,相信也能有效解决这些工程问题。”徐礼根说。
浙江是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行者,最早在全国启动了“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工程,近年来随着“浙江大花园”“美丽乡村”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昔日的废弃矿山伤疤正在一个个消失,采矿山也全部实施了“边开采、边复绿”,最终实施“闭坑矿区生态化”的模式。
在此次“会诊”中,除了边坡加固,坡面植被、坡面浇水养护系统、坡面遮阳网等,均是徐礼根关注的问题。
徐礼根告诉记者,这种远程指导方式在去年超强台风暴雨“利奇马”登陆袭击浙江时,他和团队在指导浙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公路边坡绿化工程和输油输气管道山区段水土保持工程上,也曾应急使用过,取得良好效果,希望此次“会诊”同样能较好发挥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