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小老板”们不一样的春天
从个体户的“疫”线生存体味浙江经济韧劲
2020年03月20日 05:41:0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郑亚丽 王世琪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亚丽 王世琪)这个春天,对浙江467.9万个体户来说“有点冷”。春节后,本应是开业迎客的好日子,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些最草根的“小老板”们“闪了腰”,原本人气十足的餐饮店、小商店,变得冷冷清清。

  日前,我省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助力个体户复工复产,但截至3月13日,全省个体户的复工率仅为56.56%,仍相对滞后。

  来自浙江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我省个体户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比达61.6%。这些分布在街头巷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在打通人们“消费最后100米”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个体户痛点在哪?政府措施是否有效?个体户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入街头巷尾的小店。采访中我们发现,“小老板”们正默默努力,在阳光雨露之下,靠着骨子里的韧性,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天。

杭州城西紫霞街的“半亩鲜”通过线上预订盘活生意。

  硬性支出当头

  完全恢复仍需时间

  3月16日傍晚,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中山北路交叉口的溪渔馆,已经有顾客开始排队。“餐馆可以堂食以来,店里逐渐有了人气,但根据防控要求,客人之间要隔一米远,所以餐馆的实际接待能力还很低。”老板娘郑银华说,虽然管控逐渐放宽,但客流量仍不稳定,每天的流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郑银华算了一笔账:40平方米的房租每月1万多元,人工成本每月四五万元,再加上食材、水电费等。“七七八八算下来,每天都在赔钱。”说话间,郑银华熟练地打包外卖,并习惯性地多打包了几双筷子。“给顾客当公筷用。”郑银华说,开业近一个月,店里生意主要靠外卖业务撑着。

  “开业只能解燃眉之急,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会马上消失,实体店的生意也不会马上复苏。”长期观察浙江民营经济的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祖强认为,个体户从事的多为服务业,人流量不足,对他们的影响显而易见。

  每天陷入赔钱焦虑的,还有开水果店的老王。“过去1个月,大概亏了10万元,主要是房租和工人的工资。”老王在杭州开了两家水果店,雇了9名工人,不能营业的这一个月,每天一睁眼就是几千元钱的损失。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体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硬性支出费用压力较大、流动资金捉襟见肘。”3月初,省市场监管局注册处处长陈旭锋前往杭州萧山区、江干区、桐庐县和宁波慈溪市等地,深入调查了包括小餐馆、理发店、美甲店、副食店、民宿等在内的20家个体户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这些个体户,房租基本占了成本的一半,其次就是员工社保和水电费。

  个体户的停业和歇业,不仅影响自身就业和收入,也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但开业仅仅是第一步。

  “在个体户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开业率,而是开业后稳定的营业。”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来看,要想恢复到正常营业水平,还需要时间。

  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应焕红也持有相同观点:“个体户是最微观的市场经济主体,他们与经济民生关系最直接也最密切。从这个角度看,要尽快让个体户稳定下来,以发挥其在恢复社会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杭州溪渔馆老板娘郑银华在店门口给员工准备消毒用品。

  自救结合他救

  “疫”境下努力求生路

  “开”是应急之策,“稳”才是长久之计。为了生存,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正在展开一场自救。

  迦南甜品在下沙大学城小有名气,大学没开学,导致甜品店最主要的消费群体缺失,营业收入严重缩水。“这逼着我们思考,如何让我们的甜品被更多人知晓与接纳。”创始人莫丽雅说。

  为此,莫丽雅开始在自家的业主群里吆喝甜品,没想到照片一发出去,就有邻居询问能否送货上门。她的“无心插柳”让甜品店从门店经营走向社区配送,不仅弥补了原有客户的缺失,而且拓宽了消费渠道。

  时代永远在奖励解决问题的摆渡人。在杭州城西紫霞街上,一家名叫“半亩鲜”的生鲜店也找到了突破口——线上预订。顾客只需要在微信群里接龙备注菜品,“半亩鲜”就会安排人员送到小区门口供顾客自取,这给疫情最严重时两天才能出门采购一次的居民省去不少麻烦,也让举步维艰的线下生鲜店活出另一番模样。

  在德清莫干山,这个国内民宿行业的标杆地,在原本是“黄金季”的春节假期,整个行业被“冰封”,但民宿老板们并没有闲着。“如果把民宿打造成莫干山黑胶爱好者的俱乐部,那或许再也不会受到淡旺季的影响。”橙月民宿老板阎兴頔是一个黑胶唱片发烧友。最近他正忙着进行产品内容上的升级,希望强化标签来提升顾客和民宿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做出特色、做强品牌、做大价值。

  “草根”们的自救,是浙江精神最朴实的体现。“草根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之一,而不等不靠、不抱怨,又构成了浙江个体户与生俱来的气质。”王祖强说,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商户从线下到线上,寻找营业的新途径。

  在个体户积极自救的同时,政府也洒下甘霖。日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16条举措从优化准入、降本减负、增拓渠道三方面帮助个体户复工复产。

  “这16条举措的推出,很及时也很务实。比如财政厅和国资委针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户,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免收两个月租金,这对个体户的影响是直接的。”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秘书长池方岳说。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雁门菜市场经营户陈钦宇成为政策受益者,3个月的租金减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平阳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817家经营户退租金,据了解,疫情期间,当地7家国有农贸市场为所有经营户减免了3个月租金,合计超300万元。

  自救与他救,让这些“草根”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最新数据显示,2月1日以来,浙江新增个体户近5万户。

  挑战机遇同在

  个体户要加快创新

  “黑天鹅”事件,往往会激发商户生存路径的深刻变革,此次也不例外。

  供销渠道单一、后备资金不足……量大面广、更多处于生存型创业的个体户群体在疫情中暴露出粗放经营模式的积弊。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个体户黄鲜平涉足了一个新领域——直播。“生意越来越需要拼实力、拼多渠道运营。”黄鲜平说,受疫情影响,今年开张延后了半个月,但也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尝试。

  事实上,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历来与个体户的发展壮大相辅相成、相生相融。

  改革开放初期,个私经济突破束缚、先行萌发,1979年到1982年,全省个体户数量从8091户发展到7.9万户;党的十五大以后,浙江个私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通知》,2001年,全省个体户数量达到172.7万户;党的十八大以后,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我省把市场主体提升发展作为建立经济发展内生增长机制的重要条件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当下浙江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呈现出不适应性的一面。”省经信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处长应云进告诉记者。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与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浙江省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体户户数虽然从218.1万增加到321.5万,第三产业占比却呈反向趋势——从86%下降至79%,从事行业则越来越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批零、制造、住宿与餐饮、居民服务和修理等其他服务,交通运输业大幅萎缩,信息产业增长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户数5年间一直维持在0.8万。

  “这说明,目前我省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发展的阶段,产业层次偏低、适应能力不强的个体户呈现逐步出局的发展态势。”应云进认为,个体户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但未来应该更好地把握当前“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机遇,这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变革不会一蹴而就,这将是一场有层次、分阶段的优胜劣汰。

  “个体户的发展经常是‘换血’式的,新鲜血液会总结分析前者的经验教训。”池方岳认为,经过疫情的洗礼,那些生存下来的以及新增个体户会具备更强大的创新基因,这也将为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码。

  “这次疫情,给他们带来创伤,也带来生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认为,这次疫情冲击,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体小声微的“小老板”需要在资金周转、店铺管理等环节上进行优化,在组织结构、业态模式上进行创新,而不能随波逐流。

  这个不一样的春天,浙江个体户或将因此萌生新的活力和希望。

标签: 个体户;疫情;浙江;小老板;草根;人气;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 车轶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2003/W020200320204612189805.jpg

从个体户的“疫”线生存体味浙江经济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