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稳就业工作会议公布,今年1月到3月,我省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完成情况好于全国;企业用工有序恢复,在浙省外务工人员超过2100万人,总规模已恢复到去年水平。疫情之下的这一成绩,令人眼前一亮。
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稳就业、保就业都是第一要务。就业关乎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转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心系就业问题,强调“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兴产业、挖内需、拓销路、重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的一言一行都给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启发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打通多个通道、瞄准多个关键、利用多种力量。
通道畅通,保就业之举才能顺流直下。我省为就业工作出了许多实招,创设了诸多机制。出台“五减”等惠企政策、实施保就业“六招”等举措,都有助于打通政策通道。需求通道也很关键,“消费”这架马车跑起来,就业岗位就会随之而生。浙江今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7849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5%,但展现了好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弹性。这与浙江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分不开。政策通道、需求通道等“大通道”之外,产业链通道、资金通道等“小通道”也环环相扣,都是保就业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
瞄准关键,确保保就业的重点堡垒不失守。受疫情冲击较明显的制造业工人、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从业者、个体工商户、兜底帮扶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既重且难,还须因人施策。这些群体抗风险能力低,需要的助力更大。在保就业过程中,产业工人返岗后能不能有工可复、端稳饭碗?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能不能满足?种种问题的解决都要留出提前量,宜早不宜迟。不仅要向传统产业要岗位,更要向新业态新模式要岗位。疫情之下,线上交易、网络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释放无限潜力,以5G网络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按下“快进键”。加速催化这些领域的发展,可以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围绕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围绕“潜力股”的深挖提速,都将创造更多就业之选。
多管齐下,把十个手指攥成拳。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期,接人、调人、“扶活”中小微企业、畅通人流物流、撬动消费券乘数效应等就业组合拳,政府这股关键力量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和个人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为缓解疫情中的“用工荒”,盒马鲜生联合云海肴、西贝、探鱼、青年餐厅等餐饮品牌企业,创造“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想象力十足。“互联网+”效应下,许多企业灵活拓销,许多群众不等不靠,在直播经济、团购经济方面的表现亮点频频,用实践证明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就业题的长效“解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面临的困难不是哪一个企业、哪一个个人单独的困难,仅靠单点突破难以实现突围,唯有合众力、施群策,才能获得重生,创造新的繁荣。要始终坚信,在就业、创业、兴业的过程中,只要奋发努力,面包牛奶不仅会有的,而且会越来越香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