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数字工匠”新追求
“这个五一假期,我们加班加点做好‘人才卡’平台调试工作。”在衢州市衢时代创新大厦移动大数据研发中心办公室,张文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了申领人才卡全流程服务界面。
半年前,张文作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自主引进的人才来到衢州,此前他拿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发明了多项通讯及安全领域技术专利。
“衢州出台了人才引进的一系列政策,让我看到了衢州市委、市政府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决心,这里一定蕴藏着很多机会,我很想参与进来。”张文说。2019年9月,张文将工作团队带到衢州,在这里开始了二次创业。现在,张文在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负责移动大数据应用研发团队,领导智能移动社交营销平台的整体研发工作。
今年3月初,为了帮助衢州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张文领导团队开发了云端系统——“亲清”码。目前,衢州市已有150多家企业通过“亲清”码解决了各种复工难题。
在张文看来,只有把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转化为互联网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才能发挥技术应有的价值。最近,张文和团队每天加班开发衢江区“人才卡”平台,系统上线后,可以为衢江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登记、认证、审批等综合服务,实现全程在线办理。
“‘人才卡’平台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出现问题要立即整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张文的工匠精神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个人,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们有了打造衢州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的底气和自信。
云和
这个“猪倌”不一般
五一期间,位于云和县紧水滩镇金水坑村的铠源牧业有限公司养猪场一期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企业主刘孟宁正忙着指挥工人们安装设备。
手戴黑色腕表,脚踩运动鞋,年轻时尚的刘孟宁和传统的“养猪倌”形象大相径庭,透着一股商业人士的范儿。他的养猪场也格外“出挑”,两层高的现代化楼房掩映在青山间,旁人一看,这分明是间工厂。
养猪场一期投资832.5万元,是云和县首家集约化规模养殖场,采用物联网智能养殖技术。
刘孟宁是云和县凤凰山街道巧云村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回乡承包10余亩土地,建造了养猪场,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他探索出新的生态养殖方法,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创收10多万元。
后来,刘孟宁的养猪场因场地原因搬迁,他应邀投身民宿经营,但他始终放不下深耕多年的养猪事业。“养猪才是我的主业!”从2017年10月开始,他花费一年半时间,为猪场前期建设四处奔忙。几经周折,2019年4月,猪场终于通过审批迎来了动工建设。
今年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施工进度严重受阻。刘孟宁一边关注疫情,一边咨询养殖专家并学习养殖技术。3月下旬,疫情逐渐稳定之际,他马上组织恢复生产。
疫情期间,不确定风险接踵而至,成本也增加不少,刘孟宁的压力加大。刘孟宁表示,他看好生猪市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把科技化生态猪做大做强。他告诉记者:“等到一期建成后,年出栏生猪可达6500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