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6日讯(记者 俞吉吉)浙江的疫情防控工作趋稳向好,接下来,我省体育产业将如何更好地发展?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分为七大部分,共20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地方化版本。
《意见》重要性在哪里?体育人才如何培养?我省将在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记者连线来自省体育局和高校的业内专家,就热点问题作出解读。
破解政策瓶颈
突出浙江特色
“《意见》以繁荣竞赛表演产业、壮大健身休闲产业为突破点,推动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全人群的体育需求。”在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看来,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体育消费近几年在浙江增速明显。2018年,全省举办各类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321场,数量全国领先,其中800人以上规模的赛事159场,参赛者达66万人次。全省已建有室内滑雪馆3个、真冰场9个、室外滑雪场12个,2018年有138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实现冰雪场所营收约1.88亿元。
“《意见》的推出,有助于聚焦破解近几年制约浙江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要素不足等问题,从而实现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美好愿景。”姜建成说。
《意见》明确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1.8%的目标。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郑芳教授认为,通过努力,这个数字是能够达标的。她介绍,2014年至2017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5.08%,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8.68%,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18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公报》显示,2018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2304亿元,距离目标还有2700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的力量,尤其是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办体育,是浙江体育产业的特色,也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积极“引进来”
加强体育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一直是体育产业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人才稀缺也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意见》要求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郭海英说,这是必经之路,“运动员大多数从小就开始从事艰苦的体育训练,在各类竞技体育中为国争光,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体育事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运动员退役后都面临职业转换、再就业等问题,大专学历往往无法让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从学院自身来看,如果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学校规模、办学能力、师资力量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吸引更多体育特长生,进一步巩固国家的体育后备人才力量。
《意见》要求将体育人才纳入省级重点人才计划进行培养。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明表示,“这是从政策上打通了渠道,可以让更多的体育人才涌入。”为了满足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在非体育专业院校中给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关辅修课程很有必要,还要积极“引进来”,让更多海归本土化。此外,政府和相关体育协会要做好辅助工作,提供体育技能类考证的机会,让实践和理论齐头并进。
打造品牌赛事
推进长三角体育一体化
深化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意见》提出在2020年底前制定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海燕表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蓬勃,“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长三角体育一体化中,浙江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创新,支持民营资本参与体育事业,以互联网为体育赛事、活动赋能。
此外,浙江要在区域性职业联赛筹办、大型赛事申办上与其他地区共同发力。目前,杭州马拉松、南京马拉松、合肥马拉松推出长三角马拉松直通车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打造品牌赛事,需要探索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市场化办赛模式。“赛事的社会综合效应如何最大化,是目前我们探索市场化办赛模式一直在思考的,一项赛事在招商、竞赛组织、运营、宣传、后勤各环节都存在经济点,只有每个环节都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把一项赛事做强做优。” 省体育局竞赛处处长毛鹏飞说。
《意见》中提到一组奖励数据,例如国内外品牌赛事的支持、职业联赛的奖励、体育综合体的扶持等。2017年,省体育局建立《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目前库里已经有61项国内品牌赛事,到2025年,赛事数量预计将达到100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