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非遗保护亮点多 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你都了解吗
2020年06月13日 09:01:5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监制 王庆丽 策划 黄轶涵 编辑 向冬雪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以多种方式开展非遗传播。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咱浙江可是很牛的。

  在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浙江以217项的总数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且连续4次入选项目数量都是全国第一。(详细名单见附录1)

  此外,在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40个项目中,浙江就有10项。(详细名单见附录2)

  浙江的非遗保护工作做得也不错哦。

  从2018年起,浙江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试行开展“3+N”保护行动。

  鱼形挂件 蓝印花布

  2019年6月,浙江的三个项目——“绍兴莲花落”“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泰顺木拱桥营造技艺”入选文旅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同月,浙江东沙古镇东海渔文化“非遗主题小镇”建设案例入选中国旅游报“2019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目前,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正有序开展,浙江推荐了《禹舜传说》等30个项目参加评定。

  小编精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浙江非遗,这些项目你都知道吗?快来一起了解下。

  永嘉昆曲

  永嘉昆曲属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共有《荆钗记》《琵琶记》 等120多个剧目。温州瑞安人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被世人称之为“南曲之祖”,它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永嘉昆剧《张协状元》先后荣获曹禺戏剧奖、文华新剧目奖、鲁迅文学奖和中国戏曲学会奖。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哥窑黑胎厚釉

  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龙泉青瓷的烧制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分为“哥窑”和“弟窑”。哥窑系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弟窑又称为“龙泉窑”。龙泉青瓷以釉色装饰见长,尤以粉青、梅子青等釉色著名,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浙闽编梁木拱廊桥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一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境内谷深涧幽,木拱廊桥应运而生。据光绪《庆元县志》记载,自宋代以来,庆元县境内营造过各式木拱廊桥两百三十多座,目前尚存九十余座,为全国之冠。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 《梅鹤延年图》

  乐清的细纹刻纸是随着南宋“龙船灯”习俗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由于装饰龙船灯的需要,乐清的民间剪纸逐渐以刻代剪,形成了精工细巧、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产生强烈对比。刻纸艺人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刻纸艺人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细致而丰富地刻画出各种图案纹样,故细纹刻纸堪称中国一绝。

  西冷印社金石篆刻

  西冷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提、叶铭、吴隐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于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文物考藏、出版交流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海宁皮影戏

  浙江海宁皮影

  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海宁后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海宁皮影戏的唱词和道白为海宁方言,是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被誉为“木偶之乡”。泰顺药发木偶戏是将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木偶戏,在泰顺又称为琼花木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表演时,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极具观赏性。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活动中往往有药发木偶表演。

  长兴百叶龙

  长兴百叶龙发源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它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于瞬间突变成龙,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意境,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形成完美的舞蹈程式。

  浦江迎会

  浦江迎会由会桌、抬扛、会栅、抬会人及站会的小演员五部分组成,又称“抬阁”。迎会以我国传统戏剧人物造型为主体,根据会桌上不同的故事情节取会名。迎会时以铜铳、铁铳开路,龙虎旗、长旗、华盖等为先导,会桌和什锦班紧跟其后,气势十分雄壮。

  附录1:浙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附录2:浙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

  附录3:什么是“3+N”保护行动

  从2018年起,浙江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试行开展“3+N”保护行动。保护行动包括项目保护的3项规定动作和N项自选动作。保护行动包括项目保护的3项规定动作和N项自选动作。“3”是指每个相关非遗项目保护地文化主管部门,每年要制订1个针对项目的年度保护计划、开展1次针对性的保护传承工作座谈、递交1份专项年度保护工作总结;“N”是指该项目所在地文化主管部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多个保护措施和保护活动,探索非遗项目的保护路径,形成区域经验,为人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提供“浙江实践”。

标签: 责任编辑: 叶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2006/W020200613325084859116.jpeg

浙江非遗保护亮点多 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你都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