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入乡随俗,念好治理特色经
——把垃圾治理做细做实③
2020年07月09日 06:07:1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江帆

  日前,本报评论部收到淳安县威坪镇岭脚村村民的一封来信。这位农村读者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现今,不只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村里的垃圾也都运进城处理。过去能用到果园、菜园、耕地里的垃圾被统一“安排进城”,是否有必要?

  这位读者的主要困惑在于,在他眼中,可腐烂的生活垃圾其实是肥沃土地的“宝贝”。现在推行垃圾分类、统一收集处理后,不少家庭摒弃了过去易腐垃圾还田的习惯,政府将这些“宝贝”运进城处理既费时又费力,他觉得不可理解。

  其实,这背后是垃圾治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农村垃圾治理该怎么治?要不要向城市看齐?过去,城乡人居环境差距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脏乱差严重影响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倡导文明生活的重要一环,垃圾治理不只城市要推动,广袤的农村地区也要有行动。可怎么推动才能让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是一门学问。

  光让农村垃圾“进城”或是“向城市看齐”,并不能满足垃圾治理的实际需要。农村垃圾结构、处理能力等与城市有较大差别,必须结合乡村实际、考虑乡村特点、顺应农民习惯。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农村垃圾治理的主体。可以说,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文明素养,直接影响到农村垃圾治理的成效。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位读者的来信中,就提及过去家家户户都将易腐易烂的垃圾倒在菜地里、果园里、庄稼田里处理,这种返地还田、分散分户的做法值得保留。事实上,就地转化、保留利用这些“有用垃圾”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也是垃圾减量处理的重要一环。推行“垃圾不出村”的安吉横溪坞村,就通过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秸秆、树叶等可作为肥料回归竹林田园;厨余垃圾投放到位,集中收集进行沼气发酵;可回收垃圾按材质盛放,清洗加工后再利用,“接地气”的方式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令人惊喜的是,村里每天外运垃圾从900公斤减少到100公斤。今年,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总量要基本实现“零增长”,这种充满“乡土味”的方式值得借鉴。

标签: 农村地区;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 黄优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入乡随俗,念好治理特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