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0日讯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我们与世界各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在勇闯‘无人区’。”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日前表示,要力争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增强智能等一些优势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浙江正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明确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
“人工智能(AI)加上场景才是‘真AI’(真爱)。”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认为,浙江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理论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牵引作用,终将引领我们打开原始创新的大门。
浙大作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重镇,与阿里巴巴达摩院等科研机构协同,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需求,以学科交叉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近期相继研发出一系列新成果。盘点这些人工智能最新进展,我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是犹如内燃机或电力一样的“使能”技术,具有赋能其他技术的潜力。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化研究,更多的“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医
慧眼分析
海量医学数据
当我们畅想智能医疗的未来图景,像IBM推出的 “沃森”(watson)这样的AI机器人往往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在经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后,能够根据病历帮助医生做出诊断,或是识别CT、放射影像,发现潜在的病灶。
“沃森”所做的,就是把数据变成知识,再由知识形成决策。这种大数据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技术形态。
浙江大学庄越挺教授团队开发的KS-Studio知识计算引擎,正是着眼于发展大数据智能,为计算机提供了一系列工具,让机器自动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知识,并进一步提供创新服务。
拿到一篇医学论文,KS-Studio能够快速识别出其中的专业名词和短语,准确地把那些代表疾病和药物的词语从文章中挑拣出来。遇到一个新名词,KS-Studio不仅能认出这是一种新疾病或新药物,还能调动知识图谱,指出这个名词的涵义,比如这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或这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这个引擎参加了中文、英文、西班牙文三种语言的实体识别与链接任务,获得三种语言综合成绩排名全球第二、算法准确率指标排名第一的成绩。在一项国际著名的药物作用关系抽取竞赛中,KS-Studio在所参加的两项任务中均取得全球第一名。
“KS-Studio在对人类社会常识性实体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理解基础上,构建知识图谱,从而具备知识深度计算能力。”庄越挺说。
目前,依靠KS-Studio的帮助,许多科研工作特别是医药方面的基础性科研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了。KS-Studio已被广泛应用于咨询研究、中草药以及工程科教图书等多个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为情报及文献分析、药方配伍分析、医药图谱构建、中医药问答、工程科教跨媒体知识图谱构建等任务提供了工具与技术支持。
司法机器人“小智”助力智能审判。
法
人工智能帮法官判案
一个名为“小智”的人工智能目前正在帮助浙江法官判案。在杭州市上城区和下城区所属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和金融借贷这两个案由的案件审理,近八成都有“小智”参与。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越来越多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是这样审理的:原被告远程发言,法官几乎全程“袖手旁观”,由“小智”“hold”住全场。在线庭审直播大屏幕上,庭审笔录同步跳动更新,双方口语化的表达都被转化为书面语句。随着庭审推进,屏幕上还同步出现了证据分析展示、庭审争议焦点归纳、案件风险点提示等;裁判文书一栏里的判决书稿也在自动生成,并逐步补全完善。
这套由浙大计算机学院、浙大法学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研发的智能审判系统,大大缓解法官的案件审理压力,提升审理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借助“小智”,民间借贷案件和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最快仅用30分钟就能完成审理。法官们表示,放在以前,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少说也要40天。
一个优秀的人工智能是如何养成的?研发团队专家孙常龙说,科研人员共向“小智”输入了7000万篇裁判文书,涵盖24个案由的36万件庭审笔录,约400万条法条,10万个证据样本……庭审中,“小智”能“看懂”起诉状、证据材料,能“听懂”庭审中各方发言;能实现自动推理,帮助法官当庭宣判;在与法官的互动中,“小智”会自我迭代,也会向法官提示风险。
这一智能审判系统接下来将向全省推广。
购
逛淘宝也要配备“超级大脑”
当手指在智能手机屏幕上划过手机淘宝的页面,你可能就已经触动了人工智能的“神经”,两个“大脑”之间的交互悄然启动。
人工智能技术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改变了人们与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的联系方式。一批领先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将大规模推荐算法和互联网消费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信息创建、审核、传播、消费和交互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专家向自己提出了一个全新挑战:通过分析全球月活用户和流量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数据,勾勒更加细致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图景。
浙大计算机学院和阿里巴巴新零售智能引擎事业群成立联合实验室,围绕手机淘宝推荐系统中的短视频这一核心数据,打造大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的互联网经济认知智能计算平台。
现在,这个平台每天承载阿里巴巴数十亿流量和数亿消费者实时在线需求,人工智能对消费者心智和意图的理解深入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我们拉通了跨场景的行为数据,现在用户对文本、图像和视频的浏览、点击、收藏、加购、转发等行为将被整合在一起理解。”研究团队成员杨红霞说,这将帮助我们从大众消费模式、个体消费差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不同的层次来理解经济行为。
据了解,这一技术最终指向以短视频改变和引导购后消费者心智,理解消费者意图,助力消费者决策,相当于为每一名消费者“定制”一个超级大脑。
商
精准链接全球产业链
智能经济应该是什么样?在我国唯一的县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德清县,招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此有很深切的感受。
依靠浙大和杭州量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产业链精准合作系统”,德清从传统熟人招商模式走向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招商模式。
该系统将大数据知识计算引擎科技成果应用到产业经济领域,目前已向相关部门推送全国企业与各类项目有效信息超过1万条,帮助招商部门精准积累、拜访企业与项目200多个,招商项目综合落地转化率提升30%。特别是复工复产以来,这套系统高效精准地回答了“市场需求在哪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哪里”等问题,节省了相关部门大量走访摸排时间,助推德清相关产业链快速复苏。
浙大计算机学院肖俊教授介绍,该系统在德清试点基础上,通过与省经信厅合作已升级为“浙江省全球产业链精准合作系统”,产业图谱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物流装备、生物医药、地理信息等多个领域,客户已推广到湖州、金华、宁波等多地。
艺
一键生成专属印章
2020届浙大毕业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由人工智能设计和制作的姓名印章。
当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机械、自动化、工业设计、美术、书法等各领域的智慧交融汇聚,篆刻这种古老艺术获得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浙大研发的智能篆刻平台上,输入汉字,选择自己喜欢的篆印风格,人工智能系统就能为你一键生成印章图像。随后还可手动调节诸多艺术细节,最终能达到与手工篆刻极为神似的效果。图像确定后,全自动的冲击型雕刻机仅用30分钟,就能制作出实体印章。
“传统刻制印章的门槛颇高,需要学习艰深的理论知识,掌握雕刻技艺。现在,人工智能可以‘代劳’了。”研发团队成员张克俊副教授说,智能篆刻系统与平台大大缩短了印章定制的时间周期;辅以虚拟篆刻体验App和篆刻改良系列教具,提升了篆刻创作体验,赋能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新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