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遂昌县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天工之城”核心区块湖山乡打造未来科创岛,这让遂昌未来乡村建设步伐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近几十年“狂热”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深山乡村被渐渐“遗忘”,但遂昌认为,这些处在“深闺”的乡村只是还未被发掘的“明珠”。
“乡村不应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平台,是令都市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农耕不是粗俗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应被重新认识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形态。”遂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遂昌于2010年率先提出“洁净乡村”行动,志在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在洁净乡村行动的同时,协同推进“美丽乡村”行动,2011年创成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17年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站立新时代的潮头,2019年,又率全国之先提出“未来乡村”建设,旨在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2010年3月,遂昌在全县启动“洁净乡村”行动,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全新革命。洁净乡村,不仅是家园干净,还涉及洁净河道、洁净田野、洁净能源等范畴。洁净重在制度化、常态化,在随后的实践中,遂昌专门推出“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建设洁净乡村。
洁净乡村行动,唤醒了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全县自发成立222支乡村环保组织,203个村全部建立环卫队。“搞了一辈子卫生,对扫地特有感情,县里轰轰烈烈搞洁净乡村活动,我举双手赞成。”原县环卫所所长徐素花主动参加了“巾帼志愿者”服务,每到夜幕时分,她就与400多位志愿者一起,到包干社区、乡镇进行环保宣传、监督。
在全域洁净的风气下,各乡镇纷纷涌现出卓有成效的“洁净妙招”。垵口乡大山村把有机垃圾加工成有机肥,当作礼物送给游客;柘岱口乡际下村跨省到福建“买垃圾”;北界镇苏村村建立垃圾兑换超市……
几年的不断实践,洁净乡村品牌效应渐显。以洁净为基础,耕读人家黄泥岭、渔歌温泉红星坪……一个个活力四射、生机魅力的乡村精彩呈现。
乡村建设,环境洁净是面子,内生的经济发展、生活美好才是里子。遂昌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过程,是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发展道路的默默行动。
以红色文化为主打的红色古镇王村口,被评为全省首批5A级景区镇;全县建起132个农村文化礼堂,203个村上演“村晚”;涌现出长濂、淤溪、蕉川等74个省级历史文化村……古街古树古居,古色古香古韵,成了外商、乡贤、大咖投资创业的“乡创硅谷”。
不仅如此,遂昌一系列创新做法层出不穷。入选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向行业推广遂昌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引入美丽乡村项目竞争性申报机制、美丽乡村梯度建设机制;创新美丽乡村项目融资机制,项目业主凭立项文件申请贷款……
美丽乡村更是催生了多元的美丽经济,农村电商、农家乐民宿、来料加工为代表的山区增收“新三宝”持续发力,农旅深度高效融合,农民走上增收致富快车道。目前,全县有茶园旗山乐领、诗里湖山、上林山舍、云逸远山等农家乐民宿村点达86个,从业人员达1.3万人,2019年农家乐民宿收入达9.07亿元。
农村电商风起云涌,山旮旯里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天线走进大都市。2019年,全县拥有网店2101多家,从事农村电商人员达5604人。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社区”建设后,遂昌率全国之先提出未来乡村建设,在全国首个GEP、GDP双核算村大田村、乡村休闲旅游地湖山村、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蕉川村建立试点。
根据规划,遂昌的“未来乡村”建设将按照“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的价值导向,以“乡容、乡愁、乡风”三乡共建,“农创、文创、科创”三创共融,“智治、智能、智联”三智共享为基本特征,对乡村生态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进行系统性重塑,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同体”。
在大田村,万亩花海茶园和数字茶叶创业园正在同步推进。以全国首个双核算试点为契机,遂昌积极推动大田村“两山”转化,以万亩茶园项目为总发动机,推进招商引资,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度假办公综合体,并以大田村为核心和支撑点,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在湖山村,除阿里云外,去年以来,云彩国际、蓝城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负责人赶到遂昌“天工之城”核心区块湖山片区寻求合作,在遂昌的山村中发展开源经济、数字产业;今年5月19日,湖山乡与县城同步开通了5G,为分时经济、数字经济、分时度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蕉川是遂昌县最大的行政村,根据未来乡村规划,蕉川村将依托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田园景观,建设庭院美、景色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以“千年粮仓”为主题的3A级景区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诗画古韵蕉川。
在最美的地方,发展数字经济,以向往的生活,聚集全国有趣的人,遂昌的乡村未来可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