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提倡不顾风险盲目恢复节庆活动,但值得提倡的是用扎实的防控工作来创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态度与努力。
这几天,在众多疫情安全措施的护航下,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如期开展,此举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法国《费加罗报》对此就赞叹不已,认为活动的正常举办是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有力例证。因为环顾四周,被称为世界三大啤酒节之首、原定于9月19日至10月4日举办的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就因疫情取消。而在国内,西安啤酒节的主办方也发布消息,宣布本年度啤酒节将从今天正式开幕。
严防聚集性疫情,如何面对曾经的各类节庆活动?这可能是地方政府诸多忧心事中的一桩。能不能办还真不好说。办与不办,皆有考量。表面看,疫情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是狡猾的病毒仍在“潜行狙击”,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仍在,确保防控不松劲仍然是第一位的。然而,如果能化解疫情防控风险与消费刺激冲动之间的张力,同时把节办得安全、办得精彩依旧,足以彰显防控成效带来的信心和地方治理者的底气,也相当考验统筹全局的能力与勇气。
6.18电商节、地方消费券之类活动,有效刺激了线上和小范围的消费,不过规模性的线下节庆活动不论是在拉动力和现场感上,都有其不可替代性。倾注了多年心血的地方节庆活动,带动的消费增量巨大,影响力颇广,是拉动内需战场上不可多得的资源。拿青岛啤酒节来说,去年720万人次的消费,着实点亮了一把青岛西海岸的夜经济。今年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咬牙如期举行啤酒节,还寄托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另一层希冀。
节是好节,是否能办源于底气。底气首先源自于中国抗疫遏制了疫情大规模蔓延的势头,构筑了最严密的防控体系,没有这个前提,任何节庆活动都不可能安全重启。第二,底气要看主办方能否绷紧防控之弦,守牢安全底线,并有创新对策。诸如这次青岛设立多个分会场、大幅压缩啤酒城现场活动、间隔就餐、对来自几十个国家的进口啤酒外包装进行消毒……狂欢不能回避今年的特殊性,防控要求必须事无巨细地落实。当然还要创造性地化解安全和消费的矛盾,比如创新“线上+线下”的办节模式,策划“云上啤酒节”,通过5G、全景技术,场外市民可以“云逛啤酒城”,活动效益持续外溢。
疫情的常态化,使得人们的适应需要时间,也需要找回乐趣和信心,让生活活力回归。这样的信心注入对促进双循环也很关键。我们不提倡不顾风险等级盲目恢复节庆活动,疫情防控依然是无数个“0”前面的那个“1”,要提倡的是一种用扎实的防控工作创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态度,并且时刻准备着,用严防严控和创造性思维,为快乐消费的回归开好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