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用数字人民币买了盒巧克力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作为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大礼包”之一,数字货币真容已在深圳罗湖区亮相。
罗湖区一家美宜佳便利店内,陈萍将选购好的牛奶、面包和一堆零食放上收银台,在手机上打开“数字人民币APP”,上滑页面,付款码弹出,随即完成了67.3元的支付。
今年8月,商务部宣布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两个月后,深圳便吃到了头口水——近期,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面向在深圳的个人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数量共计5万个。
10月12日—10月18日,5万名中签的幸运儿开启数字人民币红包体验之旅。
深圳三千多家商户可使用
消费体验:和微信、支付宝差不多
10月12日下午6点多,在深圳罗湖区从事财务工作的陈萍喜出望外,因为她收到了中签通知短信。
根据短信提示,安装“数字人民币APP”,用手机号注册登录,并开立所选银行的个人数字钱包后,陈萍顺利获取了200元面额的数字人民币,“我申报的是中国银行,颜色整体是红色。”
钱报记者了解到,工、农、中、建四大行参与了此次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手机页面显示的数字人民币纹案和纸币相似,所不同的是,不同商业银行所属的数字人民币颜色有所区别,其颜色与所属商业银行的logo色调基本一致。
据悉,此次红包使用对象为深圳罗湖区辖内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389家商户,覆盖各类日常生活服务。
“只要打开APP,上滑付款,输入支付密码,就可以用二维码付款了。”陈萍感慨地说,自己使用起来感觉挺方便,“和微信、支付宝差不多。和它们不太一样的是,这个APP界面更简洁,功能目前比较单一,操作也有所不同,‘向商家付款’时,只需要手指滑动,上滑付款、下滑收款,或者也可以点击进行扫码付。”
陈萍同时也注意到,在数字人民币的付款码下方还有“碰一碰”的功能。所谓“碰一碰”,就是想把“个人钱包”里的钱转给他人,只需两台手机靠近,就能完成支付或转钱,甚至连网络都不需要。不过,由于当时店员不清楚具体如何操作,她没能成功完成“碰一碰”支付的尝试。
在下滑页面时,陈萍发现APP还会跳转出转钱功能,“页面提示,收款人不在身边,输入手机号或钱包编码,就可以快速转钱。”
陈萍说,也可以选择绑定银行卡。如果绑定银行卡,还有存银行(把数字人民币钱包里的钱转到银行账户)和充钱包(把银行账户的钱转到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的功能,“但我现在钱包里只有中签的200元,不能提现。”
同样幸运中签的吴先生,申报的是中国建设银行,他在朋友圈晒出的200元数字人民币则通体为蓝色。
为了体验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身在宝安区的吴先生则特意去龙湖区金光华广场买了一条运动裤,“一共399元,数字人民币直接付了200元,其余的钱另外刷微信付了。”
33岁的李小姐也是幸运中签者之一,她也走进家门口的美宜佳便利店消费了两次,“先给儿子买了一盒巧克力,又回头进去买了益力多。”
对于剩余的100多元,她计划这周末去超市一次性消费完,“家附近的沃尔玛、华润万家两家超市都可以用。”
“其实,我现在生活里也基本不用现金,但比起第三方支付平台,我觉得人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更安全。”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推行,李小姐很看好,也希望未来它能拓展更多服务性功能,“比如,直接在上面交水电费或者理财。”
苏州尝试以数字货币发工资
雄安、成都等多地也在试点
事实上,数字货币的推广尝试不只在深圳。
此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稳妥推进。目前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在苏州,已经有公务员领到数字货币的部分工资。这笔工资中的部分金额是通过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的,但目前只有少部分人能领到。
有媒体报道,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通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代发的工作人员,都将完成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钱包的安装工作。今年5月,他们工资中的交通补贴的50%,就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区政府部门人士也表示,该消息属实,此前已经收到文件,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将在苏州落地。
在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仍在小规模、小范围内进行测试。
此前媒体报道,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邀请名单包括星巴克、麦当劳、赛百味、银联无人超市、庆丰包子铺等19家单位。但近日,有记者前往雄安新区实地探访发现,麦当劳、星巴克等外资企业尚未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实验,目前无法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当地试点场景仍以零售餐饮业为主,商家大多集中在蛋糕店、饭店、洗车行,还有自动售卖机。
与深圳试点情况不同,雄安新区内,试点店面并未摆上数字人民币的标识,顾客只能碰运气般询问,是否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它和支付宝有何不同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详细解释了数字货币的来源与用途。
数字货币项目又叫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央行的数字货币,其实在功能和属性上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可以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其实就是不需要账户,就可以实现价值的转移。
可以将数字货币想象成纸钞,在付款时并不需要建立个人账户,只要两个人的手机里都有DCEP,那么并不需要网络,两个手机一碰,就可以实现彼此间的零钱交换,实现“双离线支付”。在地下室、飞机上等任何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无需绑定任何银行账户,像纸钞一样可以实现流通,这也是DCEP和微信、支付宝最大的不同。
DCEP相比于微信和支付宝,在安全性上也有着强有力的保障。无论是纸钞还是DCEP,都是由央行发行的。
同时,针对匿名支付带来的风险和隐患,DCEP也会有进一步的平衡政策。数字人民币将采用可控匿名机制,可以加强对洗钱、恐怖犯罪等非法活动的监控和追踪,保护使用者的隐私。目前,央行对数字钱包也设立一定的分级和限额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洗钱等风险。
在电子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什么还要推出DCEP?这背后有何战略目标?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我国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未雨绸缪。其次,是减少纸币硬币发行和回笼的各个环节成本。最后,这样的支付方式保护了一些你并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消费隐私,满足了公众匿名支付的需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