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正在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上月,浙江高规格召开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推进大会,三个新扩展区域以及舟山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成为重要内容。
除了省内各区域的联动,如今浙江也更迫切地目光投向省外,希望在长三角各自贸区之间形成高效联动。去年9月,随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自贸试验区在长三角地区已实现全覆盖。浙苏沪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形成。
然而,自贸试验区的跨省域联动尚无先例可循,三省一市要第一个“吃螃蟹”,难度可想而知。但长三角实现自贸试验区的合纵连横,能爆发出的改革合力更令人期待。
自贸区改革创新需跳出浙江
关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浙江的探索其实一早就已开始。
去年1月,浙江启动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建设,在全省6个地市设立了联动创新区,加快复制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经验。接下来,联动创新区制度或将在全省更大范围推广。
从省内来说,自贸试验区和联动创新区的联动发展,让浙江实现了“一顶帽子大家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而从省外来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之间的联动,意义更加重要。
从功能定位来看,长三角各自贸试验区既有重叠也有错位,具备联动发展的空间。其中,上海和浙江自贸区的定位更偏向金融、航运和商贸方面;江苏侧重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注重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安徽自贸区则更偏向于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既是区域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央的要求。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始于2013年,目前已设立了21个。虽然取得的成绩不少,但整体来说改革仍呈现碎片化,尚未触及太多深层次制度性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中央也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自贸试验区频频扩容的背后,正是党中央迫切希望,各地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要率先破题,联动发展是关键一招。在近两年发布的江苏、安徽和浙江扩展区域方案中,也都提到要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涌金君看来,浙苏沪皖自贸试验区的联动的条件也正在区域成熟。
首先,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补上了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的唯一空白。
其次,浙江自贸区扩区,也为浙江与联动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过去,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聚焦油气全产业链,由于领域过于集中,许多改革经验难以在向外复制推广。这让浙江在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中,必然受到限制。
而根据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浙江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五大功能区,新增了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让改革成果推广没有时间差
2020年底,浙江自贸试验区首次完成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试点业务,大大提升了海运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
改革获得突破,固然让人欣喜。但涌金君注意到,同样的改革,早在2014年12月,就已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
时隔足足6年,浙江才取得了相同的突破,这多多少少有点“走弯路”的意思。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告诉涌金君,其实浙江在向上争取这一改革权限时,许多内容也借鉴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有的实践。
既然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有先例,为什么浙江自贸试验区不能“拿来主义”,直接用呢?因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仅在各自区域内有效,并不能在自贸试验区之间被随意的复制推广。若要推广,需经国务院审定并统一发布。
“自贸试验区本就是为国家在自由贸易方面进行压力测试的。”省商务厅自贸区处副处长李杨分析,因此在获得中央赋权前,不能随意扩大压力测试的范围。
但如果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关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试点业务的经验能更早在浙江推广,不仅能为浙江的改革节省时间,更可能集浙沪两地的力量,将这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能否让各试验区的改革成果在区域内复制推广没有时间差?有关专家认为,这样的可能性肯定存在,但仍需要三省一市向上争取赋权。
从实操层面来看,浙江省自由贸易发展中心主任锦群认为,可以探索建立类似“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办公室”的机构;在获得中央赋权后,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对区域内各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进行评估,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可在区域内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当然,相关机构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让区域内的改革成果加速流动。三省一市各自贸试验区更要通过各自的基层实践,汇总成改革诉求上报中央各部委,形成改革合力,加快在关键领域获得突破。
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
2020年11月10日,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战略入股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签约仪式在舟山举行。双方将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提高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这无疑是浙江自贸试验区与上海联动的一个重要突破。在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上,浙苏沪皖能否获得更多这样的突破,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或是关键所在。
各地发展自贸试验区也难免首先从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出发。在涌金君看来,上期所目前虽然已经战略入股浙江国际油气建议中心,但相关项目推进速度以及合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浙江与上海各自利益共享机制上的探索。
不单单是浙沪之间,浙苏、浙皖的自贸区合作亦是如此。徐亚平举例道:安徽、浙江自贸试验区均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智能技术等高端制造业。两者存在竞争关系,但更大的还是合作空间。
“安徽具备的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能够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表示,可以考虑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发展“飞地模式”,为一些安徽的创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当然,实现这一设想的前提也是双方能够达成一定的利益共享机制等。
除了利益共享、实现共赢,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还要首先明确主角和配角。苏州大学自由贸易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俊表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只能有一个龙头——那就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其他自贸试验区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唱好配角。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州目前对自身的最新定位便是学习、对接、服务、融入上海。
在王俊看来,如果定位不准的话,很多努力就会事倍功半。她举例道,苏州争取建设机场多年,却一直无法真正落地,甚至还被南通占了先机。究其原因,就是苏州没有在长三角的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
她说,如果苏州能够从联动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建设物流枢纽,与上海虹桥浦东新城错位发展,或许就会更容易获得支持。她认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尤其是苏州片区的发展,要吸取这样的教训,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错位发展。”
前不久,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围绕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的课题进行考察,第一站便是到浙江省自贸办调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联动发展的探索实践将会在长三角各自贸试验区之间启动。作为全国第一个扩区的自贸试验区,浙江自贸试验区理应成为联动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