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洗,直接吃。”德清水木蔬菜工厂储存车间内,阿尔法拿起刚摘的一个番茄,递给了记者。一口咬下去,顿感皮薄瓤沙,香甜的番茄汁溢满口腔,不消几口就吃完了。“不打农药,连水和肥料都是定量摄入的,我们的番茄够绿色!”他说。
德清水木蔬菜工厂是全国首个具备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综合体、省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位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阿尔法是工厂负责人,来自新疆。
日前,记者来这里探访番茄的绿富路径。“我带你走一圈,秘密就藏在番茄的一生中。”阿尔法说。
占地50亩的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根根番茄藤蔓向上攀爬,碧绿的叶子掩映着或青或红的番茄。低头细看,番茄都从椰糠基质的小盘里生长出来,通过一根滴灌管吸收水分和养分。“目前这里种了1.35万棵番茄植株,都是无土培植,最大化节省了土地。”阿尔法介绍。
环顾四周,只有两名工人在升降作业机上绕蔓。“所有的浇灌都靠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阿尔法带记者来到了隔壁的控制车间,只见一名工人在物联网全自动施肥机输入PH、EC、流速等数据,总控系统根据作物的成长阶段、室内光照等情况,精准向每棵植株注入水、肥料,同时根据实时气象数据调整大棚光照度。
“我们通过自动化管控,工厂的水和肥料全部循环利用,土地、水等节省率都在90%以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阿尔法说。
正说着话,五六名约50岁左右的村民走进车间,开始采摘成熟的番茄。她们来自龙胜村,骑电动车10分钟左右来上班,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可忙了,我除了在这里上班,家里还要挖笋,一年收入有七八万元。”村民姚炳娥说。
“工厂已经在湖州运营两年了,不仅给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还为西部地区致富播下了‘种子’。”阿尔法叫来了两个老乡——新疆小伙艾克利亚和艾力米热提。目前他让两人在工厂里学习技能,等到总公司在新疆的蔬菜工厂落地,再让他们去传播经验。
“番茄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目前整个工厂一年能减少碳排放540吨。”离开时,阿尔法向记者透露了个计划,当前工厂在创新碳轨迹排放减少模式,接下来将探索碳汇交易,让富碳农业助力国内“双碳”行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