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一周,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陆续开张,每年8月,都是文化活动的扎堆月,热度比气温还高。
今起,我们推出一组同样颇有“热度”的报道《菜场文艺复兴》,这“热度”来自菜场的烟火气,以及对文学和艺术的热忱。对于很多浙江人而言,文艺正在以一种柴米油盐的气质浸入日常生活,就在一蔬一菜,一壶茶,一杯咖啡之中。
记者分几路走进菜场深处,去观察那些与菜场同频共振的人,他们如何将文艺情结、阅读爱好、生活态度融入到与菜场的相遇相守中。
下午两三点,从凌晨就充满生机和喧嚣的双井头菜场,在午时过后迎来一个午歇时刻。热闹渐渐散去,有环卫工人开始用水龙头冲刷街道,垃圾被扫到一角。
这是温州人最愿意舍近求远来逛的马路菜场。地处闹市中心,藏着几家开了几十年的温州美食店,再加上新鲜、便宜、样数多,虽然简陋,但抵不住它在温州人心目中的咖位。
就在与双井头一径之隔的双井坊——菜场深处的园区里,属于阅读者的下午才刚刚开始。
藏在菜场里的双井坊招牌。
【1】
一进园区,“盘菜生书店”的招牌格外醒目。
盘菜生是温州人都知道的一道菜,盘菜被切成一片一片的薄片,似断非断,如连不连。“是不是很像被翻开的书页,很形象。”书店老板小月说。
小月手机里盘菜生的图片。
书店是小月和老朋友“南食召”合伙开的,他们一个是美食博主、下厨房APP前主编,一个是知名食品品牌的创始人,构思之初两人就打算把书店开在菜场周边,因为喜欢菜场的生活气息,“原本一直在杭州找地方,最后倒在温州落了脚。”
书店内一环顾,还真的跟美食有着千丝万缕——墙壁上挂着厨具,码书的书架上还摆了青梅酒,各种装帧精美的美食图书,包括菜谱、美食文化、美食绘本、美食文学等书籍,甚至连店里收养的流浪狗也被赐“酱油醋”的名字,因为温州人吃盘菜生,必蘸酱油醋。
“盘菜生书店”店内。
小月和小狗“酱油醋”
目前的盘菜生还是家临时店,“之后我们会搬进一栋新建筑中,尝试用更大的复合空间,做更多有关阅读的尝试”,小月指着窗外电线杆旁的某个位置,“就是那儿,我们找了上海的设计事务所重新设计。”
即使是临时店,盘菜生也“五脏俱全”,书店一楼是专门的售卖区和阅读区,二楼会不定时举办活动和展览的空间,前不久刚刚撤展了一个器皿瓷器展,“8月会有其他展览,还打算做一个‘南食召’的线下迷你店。”
“盘菜生书店”二楼的瓷器展。
“盘菜生书店”二楼的瓷器展。
一进门就是书籍售卖区,摆着《世界各地的市场》《在菜场,在人间》《种子落在泥土里》《如何煮狼》《文人料理店》《吃对了吗》等新书,部分书封上贴着便签,写着小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为一家独立书店,要有个性,朋友推荐我以便签形式推荐书籍。真的有很多顾客会细细看推荐,认真翻开读几页,甚至把它买回家。”
小月贴在书上的标签。
小月贴在书上的标签。
在阅读区,最多、最全面的是食品科学、食材百科、美食文化和饮食文化史类书籍。“我个人很偏爱这一类,它不是食谱,也不一定专门讲食物,却充满着生活的温度,非常打动人。”小月说,这里的大部分书是两人十几年来积累的藏书、原版书,还有少部分来自朋友的赠送。
很难得的是,居然还有一些温州本土的美食资料,甚至一些七八十年代的老菜谱。“市面上很难找到这些了,有些学生和研究者也会来书店查资料。”小月说。
“盘菜生书店”阅读区。
“盘菜生书店”阅读区。
【2】
“盘菜生”试营业不到一个月,已经让小月有一种“人间值得”的感觉,觉得选在菜场周边开书店,太正确,因为她已经交到不少朋友,亲切熟稔,聊得到一起,就像是已经做了几十年老邻舍一样。
“社区感”的朋友,是相邻的咖啡店老板,会送植物送咖啡,聊聊经营思路或者杂七杂八;是偶尔撞进店里的客人,主动分享一些非常好的意见,比如书怎么陈列更吸引人……
“经营实体书店非常累,但这些瞬间会给我带来温暖。”小月说,当然还有价值满足感。
“盘菜生书店”阅读区,正在阅读的读者。
“盘菜生书店”靠门处堆放的蔬菜。
整个下午,书店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读者。
有美食博主、餐饮老板等专业读者,挑选一些书后,跟小月聊了起来,小月悄悄撕过一张纸,记了几笔。
有一对从宁波来温州喝喜酒的夫妻,冲着温州最地道的菜市场来的,发现书店名字取得有意思,就撞进来了。“我平时就喜欢看美食类图书,希望有机会去各国的菜场逛逛。”他们顺手买了一本《24个菜市场的环球之旅》。
一个小男孩熟门熟路奔向阅读区的书架,勾出一本美食绘本《野猫军团咖喱饭》读了起来,身后跟着他的母亲。他们就住附近,临走时母亲还问,店里如果有阅读活动,想带孩子参加。
购买《24个菜市场的环球之旅》的饭店老板。
正在读《野猫军团咖喱饭》的小朋友。
美食主题的书店开在菜场旁边,那么文艺主题书店选址双井坊,是什么考虑呢?
走出“盘菜生”,沿巷走再右拐,会路过一家“此间菜场咖啡”。吧台旁堆着一摞又一摞的书。这是暂时存放的,园区里另一家书店正在筹建中。
书店主理人姓王,山西人,老早就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一听温州一家菜场附近有地方,就离开了北京,在这里安了家。
他喜欢菜场,一半是因为烟火气,一半是有一个“美食胃”:“我喜欢做饭,常去菜场买菜,给自己做减脂餐。温州的食物偏咸口,特别符合我这个北方人的口味,我也会去周边吃面条、渣烧、虾酱……这些家常菜太能抓住我的胃了。”
“此间菜场咖啡店”里堆放的书籍。
咖啡店里的促销海报。
王先生想好了,将要开张的书店会上架一些文艺书籍,“其中很多我基本都翻过,大概了解书的内容和创作者的风格,才会推荐给大家看。希望来我店里的人,是真的喜欢书,愿意为阅读付出时间,哪怕他们不买,也可以站在店里看。”
至于书店未来的经营推广,王先生还没细想过,“反正不会是网红打卡拍照的地方,上下班才需要打卡,拍照应该去照相馆。”
“此间菜场咖啡店”里堆放的书籍。
【3】
菜场旁徐徐建起的实体书店,似雨后长出的新芽,用温润的书香,触碰着老温州跃动的城市脉搏,
“双井坊其实是老城改造更新的项目,它在双井头菜场隔壁,地理位置特殊。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想让年轻人涌进来,老年人不离开。”
双井坊园区活动策划人潘潘就在“此间菜场咖啡”旁边的办公区工作,同事间都戏称“双井土著”,“因为经常呆在双井,我们也像市民一样在这里买菜,在隔壁厨房做饭做菜,融入这片烟火后,就不太有上下班的概念,好像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家。”
这越发让潘潘这群年轻人心里有底了,即便是一个马路菜场,对年轻一代也一样具有吸引力,所以双井坊在改造中所重视的文艺性,在方向上是正确的。
双井头菜场。
改造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以餐饮招商为主,二期主要引入带互动性质的内容商家,包括盘菜生书店和正在建设中的独立书店等。
“双井头菜场是一个绝佳的资源。”潘潘说,它是温州人心目中既有无限美味、又超级便宜的资深马路菜场。温州的家长都会这么问儿女:你们过来吃饭吗?我去双井头菜场买点你们爱吃的。
而在年轻一代眼里,双井头菜场是活色生香的市井,熟悉间又带着些许陌生。在各座城市city walk线路里纷纷将当地最有特色的菜场、市集纳入其中的当下,年轻人已经开始加入菜场“逛人”的行列。
双井头菜场。
老街区情怀与新街区文艺的“双向奔赴”,正在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
“每月30日逛双井”,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来打卡,除了免费领取鱼头、生蚝、鲍鱼、玉米、猪肉等菜品外,还可领取定制的菜篮和无纺布袋。活动在年轻人爱逛的社交平台上发酵,其中有一个女生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slogan特别有趣,大意就是从质疑大妈到理解大妈,再到成为大妈。
“这个‘大妈’其实就是市井烟火的代名词。”潘潘说,我们不想打造“网红”标签,容易过时,而是以马路菜场为中心,整合资产空间,让烟火中有另一抹斑斓的亮色,打造不可复制的市井烟火文旅。”
也许,这便是从园区出来,刚好走到“乐在市井”的巨大logo下,老旧的闹市区转角便是文艺的街区,难以想象会经历这样一种穿越,但这不是理想中“大隐于市”吗?烟火市井,热闹鲜活,一转身又能找到喜欢的、富有文化气息的休闲娱乐方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