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文明礼让一周年,记者在舟山城区几条斑马线上感受礼让温度
2018年06月01日 17:00:37 来源: 舟山日报 刘一乐

  文明礼让一周年,记者在我市城区几条斑马线上感受礼让温度

  品质礼让,让出满满的安全感

  车水马龙的城市,节奏匆匆,却因斑马线充满温情。

  在舟山,礼让斑马线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一种默契。

  车让人,让出文明和温度;人让车,让出安全和理解。

  去年6月1日,我市“文明礼让斑马线、共建海上花园城”活动正式启动。

  一年来,从被动到主动,礼让斑马线从一条生硬法规转换成了司机的行驶习惯,让出了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城区人流量较大的斑马线上进行暗访,实地感受礼让斑马线带来的变化。

记者 沈汝汝 摄

  被撞行人谈斑马线上的变化

  “舟山是旅游城市,礼让斑马线也将成为舟山一道靓丽的风景。 ”谈及礼让斑马线,东港的何先生感慨良多。

  去年,何先生在普陀医院门口附近的斑马线上被一位司机撞倒,伤了左腿。此后,他每次走在路上总是左顾右盼地看着过往车辆,生怕再次被撞。“斑马线礼让,利人、利己、利众生。一年来,变化真的很大。 ”谈起斑马线上的变化,何先生感叹道,现在走在斑马线上,远远地看见司机提前减速,陡然产生一种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不是来自急刹急让,而是提前刹、慢慢停,让出了品质,让出了安全感。 ”何先生深有体会地说,“目前有90%的驾驶员做到了礼让。如何引导外地游客‘入乡随俗’礼让斑马线,有关部门再下点功夫,就可以成为阿拉舟山的一张城市形象名片了。 ”“现在驾驶员的素质好。 ”“司机看到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过来,主动礼让,弄得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近日在东港昌正街,面对记者的随机采访,市民的话语里充满着对礼让斑马线的赞许。

  礼让斑马线,让有故事的人多起来,有事故的人少起来。

  点评:

  究竟何为礼让?是机动车遇到斑马线有行人时,要停车让行。一脚急刹让行,或是停了又慢慢前移,并非礼让。

  “见人必让,让必彻底”在我市贯彻得较好,也成了市民有口皆碑的佳话。

  司机远远地看见行人便开始减速,一个轻微的刹车动作会让行人陡然产生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这种感觉夹杂着舒适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热情礼让令游客有些不习惯

  有交通指示灯的斑马线前礼让,从记者暗访来看,一如既往地好。那么没有交通指示灯的地方,情况又如何?“舟山的司机在斑马线前让人,刚开始我还有些不习惯。记得去年来舟山的时候,司机礼让还没有这般热情,这一年间变化太大了。 ”在东港普陀天地附近的斑马线上,游客刘晓勇与他的妻子携手穿过斑马线。

  他说,站在斑马线上,就看到汽车远远地减速礼让,刚开始有点不习惯,还停在那里等车过,看到司机跟他挥手,他才意识到。“舟山人素质很高。 ”说着,他伸出了一个大拇指。

  5月27日上午9时,记者在东港的海华路,一条无灯控斑马线前看到,一家三口正准备过马路时,一辆私家车距离行人还有2个车道,正准备右转。虽然车辆完全来得及缓慢通过斑马线,意外的是,它却提前停了下来,等待行人通过后才重新启动。这一幕让行人颇为感动,小孩大人纷纷挥手表示谢意。

  在记者蹲守的15分钟里,无论斑马线前是否有行人通行,汽车途经此地时,都会明显减速。当有行人过马路时,汽车远远地就减速停下,做到了文明礼让。

  附近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以前很多车子都是按着喇叭开道,现在大部分都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了。 ”

  点评:

  从行人和司机面面相觑不敢过斑马线,到如今汽车停车礼让行人快走,形成了一种默契。

  良好的互动建立在一次次的磨合和相互信任之上。

  在舟山,“礼让斑马线”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一种默契。

  斑马线礼让,让出热情让出好客,成了这个城市的文明之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文明来之不易,礼让斑马线的蔚然成风,得益于交通参与者的配合,凝聚了众多部门的良苦用心和广大市民的文明觉悟,同时也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参与者越守规矩交通越好

  5月28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来到定海东方明珠大酒店门口的斑马线实测。

  该路口是蓬莱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划有3条斑马线。这些斑马线毗邻东门菜场和蓬莱新村,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尤其在上午上班和傍晚下班时分,人流量非常大。

  记者跟随几位年老者通过斑马线,正好遇上一辆行近的白色轿车停下,几位老年人突然加快步伐小跑着过斑马线。

  问他们为何小跑时,其中的孙阿婆说:“这条斑马线上来往的行人多。不快点走,后面的司机要等很久。 ”朴实的话,道出了她对司机的理解和对礼让斑马线的支持。

  孙阿婆家住蓬莱新村,每天上菜场来来回回要经过该斑马线好几趟。“我以前过马路时,看到车子来了都等车子过了再走。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司机看到我们行人都会停车礼让,素质好足了。 ”孙阿婆说,司机礼让、他们快走是相互尊重。

  “现在过马路可以大大方方地走,不用担惊受怕。”通过该路段的陈老伯指着慢慢减速的汽车笃定地说,“你看,汽车到了这个路口都远远地减速了。 ”

  一些市民反映,该路口南北方向两条斑马线过于近,影响驾驶员安全行驶。“停停开开,我女儿说手动档的车都不愿意在这条路上开了。 ”虞老伯说。

  记者发现,两条斑马线不足10米,随着蓬莱路上人流穿梭,还有一部分行人不走斑马线直接走在机动车道上,使得汽车3米一停。

  面对采访,一些驾驶员坦言,路口礼让行人并非完全出于担心被交警处罚,而是希望驾驶习惯、文明环境能有进一步提升。

  有着20多年驾龄的江磊说:“我的个人经验是,大家越守规矩,交通反而越好。 ”

  点评:

  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管理者、司机和行人的相互配合。

  司机和行人也希望部分路段斑马线的设置更加合理些。合理的行驶标识,可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便利,也使得他们更加愿意遵纪守法,营造良好的交通法制环境。

  礼让斑马线,行人也应有所作为

  车让人,让出文明和温度;人让车,让出安全和理解。

  礼让斑马线,要求针对的不只是司机,有时行人也应换位思考一下。

  5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路过定海环城南路桔园菜场附近的斑马线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名年轻女子站在斑马线处低头玩手机,连续3辆车减速停车让行,挥手示意她通过,可这名女子并没有过马路,继续低头玩手机。“这样的人真不少,不让不行,让了不走,滞缓了交通。行人的法治意识同样有待提高。”路经此路段的沈女士抱怨道,车让人理所当然,行人也不要造成交通拥堵。

  当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东瀛路定海二中檀枫校区前的斑马线。该斑马线两边已装上了手按式红绿灯。“绿灯亮,行人迅速通过。 ”申请式人行灯亮起绿灯时,喇叭同步语音播报,行人笃悠悠地通过。“红灯亮,行人禁止通行。 ”语音再次响起时,一部分行人置若罔闻,依旧通行,尤其是电动车,使得仅有25秒通行时间的汽车又得停车礼让,增加了拥堵现象。

  点评:

  申请式人行灯安装的初衷是疏导交通、倡导文明出行。而乱穿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会影响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这就有点不应该了。

  斑马线是一条文明双向线。不仅对驾驶员有礼让行人的要求,对行人同样也有文明过马路的要求。

  采访中,市民普遍反映这样的情况:有行人一边聊天一边慢悠悠地前行;抑或一边过马路一边接打电话,或是不走斑马线走机动车道,又或者不走斑马线翻越绿化带走捷径,还有一些小孩在斑马线上嬉戏打闹……这些都增加了斑马线前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面对这些情况,行人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在斑马线前是否做到了守法、礼让和尊重。

记者 沈汝汝 摄

  【记者手记】礼让斑马线: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一条斑马线,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真实写照。

  如何擦亮文明交通这张名片,使之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

  作为司机和行人,都应学会尊重和敬畏斑马线,彼此多作换位思考,文明出行。

  在斑马线礼让上,行人和司机如同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行人,一面是司机。 “车让人,人快走。 ”无疑是人车共创和谐交通的最佳方式。只有行人和司机互相体谅包容,相互支持,才能真正成就斑马线上的文明。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和谐。

  司机和行人在斑马线前,既要守交规又要遵道德。无论斑马线上的礼让,还是生活中处事的礼让,都折射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你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人也会善待和礼让于你。以此为标准而自觉自律,就能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共处的境界。

  礼让斑马线,是把社会视为大家庭,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行为。

  礼让温暖人心、礼让提升城市温度,通过司机和行人礼让的细枝末节,感受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

  简而言之,在斑马线前,只有文明互动才能带来和谐的交通秩序。

标签: 斑马线;文明;礼让行人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