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向祖国献礼 普陀老人病榻上完成4幅半人高剪纸作品
2019年09月29日 14:20:00 来源: 舟山晚报

  9月27日上午,86岁高龄的王秀娟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把一组剪纸作品送到沈家门街道。每一幅作品,都是老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作为一名普陀非遗传承人,王秀娟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到剪纸艺术中。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为国庆献礼

  王秀娟出生于宁波奉化。小时候,在家人的影响下,剪纸成为她最大的爱好。1956年,王秀娟到六横成为一名海岛小学老师,从此扎根舟山,一晃就是60多年。

  王秀娟一直热衷剪纸,退休后更是一门心思扑在剪纸创作上,剪过的作品和教过的学生都不计其数。几年前,她被评为普陀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过这两年,王秀娟一直身体不适,缠绵病榻,这次她带来的作品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

  细看老人带来4幅剪纸作品,以红纸为图、白纸做底,有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度国庆的喜庆场面,也有当代领导人画像、渔民大丰收的场景……每一幅作品主题都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关。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老人将最美好的愿望藏于其中。王秀娟说,自己是从旧时代成长起来的,看着新中国一步步富强起来。 70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自己看在眼里,心里很有感触。她希望通过一幅幅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精益求精,只为剪出更好的作品

  剪纸是一门需要耐心的手艺,有时候王秀娟拿起剪刀就是几个小时。但自从生病后,医生嘱咐她不要长时间静坐剪纸。这让老人在创作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这幅剪得时间最长了。”王秀娟指着一幅有天安门城楼的作品,在清一色红白的剪纸作品中,这幅贴着五彩毛主席小像的作品显得格外醒目。

  原本,老人在定稿时,是打算用剪刀剪出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她发现这幅“画中像”实在太精细,以其现在的功力实在难以完成。

  看着王秀娟为此苦恼,老伴建议不如不剪小像,只剪出天安门城楼的轮廓。但王秀娟觉得作品中天安门如没有毛主席像显得不逼真,“别人就不能一眼看出这是天安门城楼。 ”

  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王秀娟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网上下载毛主席小像的图片,打印出来贴在这幅“天安门城楼”剪纸作品上,她这才稍觉满意。

  渔港手工艺人献礼作品今天展出

  7月,王秀娟听说沈家门街道将举办“我向祖国献份礼”活动,就忙不迭地开始创作,“创作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吧。”能在两个月里完成4幅半人高的作品,老人已经觉得很满足。

  记者从沈家门街道了解到,今天上午9点,王秀娟的4幅作品将在沈家门滨港公园展出。展出的作品中,还有宓志芳老人带来的“70华诞”漆包线作品和谢善法用易拉罐创作的“爱我中华”画作等,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去现场观看。

  “这次有许多渔港手工艺人带来了自己专门为国庆创作的作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庆生。”据沈家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不仅展示精美献礼作品,还开展红歌快闪等凝聚爱国热情的户外活动,让群众多渠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标签: 王秀娟;作品;剪纸作品;沈家门街道;老人;创作;天安门城楼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向祖国献礼 普陀老人病榻上完成4幅半人高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