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30日讯(通讯员 滕蓉)文明清风劲,花开别样红。
近年来,嵊泗向着更加宜居的标准不断迈进,朝着更高的素质内涵持续努力,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县、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并连续14年获得省级平安县、连续4届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在东海之滨竞相绽放。今年初,嵊泗还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复评。
让这座海岛小城变得更美好更文明,将这颗“东海明珠”越擦越亮,助力舟山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嵊泗的脚步从未停歇。
迎着文明新风,嵊泗再次迈开步伐。
美丽县城入画来
走在舟山嵊泗小城的路上,干净整洁的街巷、鳞次栉比的房屋、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好像展开一幅质朴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这一切,离不开嵊泗“绣花功夫式”建设美丽县城的积极探索。
紧抓环境卫生整治重头戏——垃圾处理。2台水平式垃圾压缩式处理设备、14辆垃圾大型外运车、19个垃圾储备箱……嵊泗泗礁本岛垃圾转运站在去年10月顺利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能力为90吨。截至7月,该转运站已与107家餐饮店签订垃圾收运协议,全部完成餐厨垃圾收运指标。据统计,1至7月,转运站共收集、外运餐厨垃圾332.66吨,外运生活垃圾10343.36吨,全面落实了垃圾中转外运。
源头治理同样不放松。今年,一款新型有害垃圾收集箱在嵊泗悄然现身,有害垃圾收集箱外观为红色,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收纳格,可以放置各种有毒有害垃圾,如灯管、电池、温度计、油漆等。它将实现各类废弃用品等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避免垃圾投放时破损等引发污染环境的问题。“现在有了新型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箱,我们肯定会自觉分好类去投放的,现在大家的意识也在提高,毕竟随便乱投害人害己。”有市民表示。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逐步推广。目前,钻石苑、翡翠园、东方之珠苑、水晶苑4个省级高标准居民小区和部门比较集中的县政府、海景大厦等地以及公安、电力等单位的高标准智能分类设施建设已全部落实,预计10月将再建成2个高标准智能分类小区。
投入设施的同时,嵊泗还建立居民“绿色账户”、落实激励机制,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
“清道工程”还街巷一片整洁有序。流动摊贩、跨门经营等一向是影响街面面貌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全面整治市容环境,嵊泗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市容整治攻坚月行动。期间,嵊泗共开展集中整治18次,采取跨门经营劝阻无效的,对经营物品一律暂扣;流动设摊劝阻无效的,经营物品(工具)一律扣押;主次街道街面乱堆杂物的,一律清理等措施,严管严打。经整治,相关部门先行登记证据保存暂扣物品243件,清理乱堆乱放物41车,并查处市容案件13起,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嵊泗还将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计划投资约250万元对菜园镇长春园弄、电影院弄两条背街小巷进行道路改造、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化粪池修复、管线乱拉等进行整治。目前长春园弄、电影院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
科学排涝,攻坚治理城市顽疾。随着城区管网负荷承载压力越来越大,一遇到连续暴雨天气,内涝难免成为大问题。如何提升城区排涝应急处置反应能力?嵊泗计划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在城区低洼路段的窨井下安装水位报警装置,同时再增两台抽水泵,以提升排涝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扮靓,绿化亮化一个不落。海岛小城,不仅有无垠的蓝色,也有葱葱郁郁的绿色。今年以来,嵊泗积极推进绿化彩化工程,对重点路段绿化进行升级改造。一排排行道树,一丛丛景观花朵,甚至还有自然石墙上满目的月季花和点缀在行人道围栏上的别致小花篮,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小城也亮起来了。今年嵊泗继续推进背街小巷、小街小弄悬挂路灯老旧线路的改造。同时,环中心渔港亮化工程镭射灯已经投入使用,海滨中路亮化工程50余棵树上水母灯已安装完毕,将进一步提升县城“颜值”。
“红色马甲”汇暖流
这座海岛小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
在海滩边捡拾垃圾,在马路上劝导行人,在社区里服务老人……哪里有需要,“红马甲”们就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志愿者正逐渐成为嵊泗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嵊泗“爱心冰箱”重现街头,为户外工作者送去清凉。活动首日,当地“一天一点爱”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将一箱又一箱的矿泉水及时送往各个活动点,运送、装水、补给,他们成为“爱心冰箱”活动最坚实的后盾。
“红马甲”的力量也作用在“文明礼让斑马线”上。2017年以来,嵊泗交警建立交警协管员专职、机关警力协助、社会义工志愿的三层劝导体系,联合县文明办、社区、学校开展了文明单位“协管交通、礼让劝导”、 嵊泗义工“文明交通、你我协力”、小交警“小手牵大手”等系列文明活动。每每有不礼让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人们都能看到“红马甲”们助力交警、进行劝导的身影。
“现在行经斑马线,不管附近有没有人,我都会先停车仔细看看。只要有人,肯定让行人先过。碰到过马路犹豫的行人,也会挥挥手让他们先过。驾驶员的素质也提高了很多,哪怕后面等的车子再多,也没有车辆会乱按喇叭催促。” 近日,菜园城区云龙路一处斑马线前,出租车司机林师傅停了下来,待行人通过后,他才驾车离开。
这样喜人的变化,得益于交警部门的不懈努力,也少不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助力。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志愿服务在嵊泗已蔚然成风。截至2019年7月底,嵊泗在志愿汇注册的志愿者为7655人。目前,嵊泗县注册志愿团队有10家,其中民间类6家、社区类2家、单位类2家,组成了县志愿者协会—乡镇志愿服务中心—社区志愿服务站为模式的三级志愿服务组织。此外,嵊泗县“岛城志愿者协会”、“阿拉义工”、“一天一点爱”志愿者协会、“彩虹环保”志愿协会等民间公益组织也为嵊泗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小善渐而大德生。志愿服务贵在持久,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嵊泗将在现有“志愿汇”信息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志愿者信息管理,建立志愿者和服务需求者互动交流机制,结合“微心愿”认领及各类敬老助残、生态环保等社会需求,统一组织和安排服务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功能。此外,嵊泗还将大力推广“时间储蓄”概念,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回报机制,在志愿者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结合其已有的志愿服务时长,根据需要的人数按一定比例统筹提供帮助。为志愿服务提供动力支撑,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移风易俗润乡风
俗语说,“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
这话虽略有夸张,但确实有不少家庭为了在婚丧嫁娶中“挣个脸面”,不惜债台高筑也要摆酒显阔,铺张浪费不说,互相攀比更是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嵊泗的“人情风”也曾相当普遍。为遏制此不良之风,2018年,嵊泗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学习大讨论活动、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以及树立厚养薄葬理念,谱写乡风文明新风尚。
7月24日,嵊泗首例海葬“破冰”,原嵊泗县籍革命老兵虞伯贤海葬仪式在嵊山海域实施。当天,海浪轻轻,海鸥低鸣,上午8时许,船行驶到海葬指定海域。在海上举行简短的亲人告别仪式后,家属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老人的骨灰伴随着花瓣融入大海,安眠在这片故乡的海里。
近年来,嵊泗县多举措创造良好的节地生态丧葬环境,使绿色文明丧葬方式得到更多海岛居民认可。
“除了海葬,生态树葬园区建设也已经立项,明年初将动工,预计2020年底可投入使用。”嵊泗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生态树葬园区总设计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生态单墓穴、生态夫妻墓、花坛墓等多种墓穴。
城镇公益性火化殡仪馆、骨灰陵塔(纪念堂)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去年8月,县殡仪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作为县火化殡仪馆的分部,它承接系列殡仪服务项目,并采用大巴车辆出殡,限定花圈花篮数量,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及扰民行为。此外,在泗礁岛生态陵塔的基础上,洋山镇、黄龙乡、嵊山镇和枸杞乡也建成火化殡仪馆及骨灰陵塔(纪念堂)。
惠民殡葬同步实施。嵊泗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在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基础上,将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生态安葬,纳入补助范围,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安葬。
据统计,2018年,嵊泗县泗礁岛户籍逝者的节地生态葬共计187例。
绿色丧葬推广卓有成效,嫁娶礼俗整治也深入人心。
份子钱、酒席钱不再毫无节制。嵊泗党员干部们发挥带头作用,每每家中有嫁娶喜事,都提前报备,并严格控制排场,防止铺张浪费。
文化礼堂的建设也给大家提供了举办婚礼的新选择。如今,不少新人选择在当地文化礼堂完成仪式,没有过分盛大的排场,氛围同样热闹且温馨。
婚事新办,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俭朴、文明的新婚庆形式慢慢多了起来,不讲排场、不搞攀比的新型婚俗观渐入人心。
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不难发现,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如春风般吹进嵊泗老百姓的心田。
变美,变文明,嵊泗干劲儿正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