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通讯员 吴芙蓉)世界巨港的打造、海上公园的建设、传统渔业的转型……一桩桩或大或小的海岛工程让嵊泗列岛走过了渔业时代,“港景渔”唱响了产业主旋律。嵊泗县税务局持续推行个性化精准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特色新渔村建设。
“服务+资金”:港口发展推动经济引擎
“码头业务有一定特殊性,无法中断,在企业开办过程中,税务部门持续提供‘绿色办税通道’、‘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一对一指导等服务,对公司业务和顺利衔接起到了很大作用。”嵊泗长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贾秀霞表示,面对疫情,航运业整体增速放缓,只有资金充裕才能让企业持续挖掘新的发展动力。“在税务部门帮助下,我们通过银税互动申请信用贷款180万元,这笔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物流服务提升、平台设备更新等上面了。”
近年来,嵊泗县税务局结合洋山港区实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综合性效应分析,帮助企业算好减税降费“效益账”、税费改革“效应账”、纳税人缴费人“收益账”;组建专家团队,成立“减税降费青年突击队”,量身定制“政策套餐”,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带来更充足的资金流,也为港口码头技术革新带来支持。
“税收+旅游”:美丽“天赋”成为富民产业
港口的合作开发让嵊泗饱尝旅游发展甜头,全域旅游的铺开,更让当地老百姓鼓起钱包。
“穷则变,变则通,税务部门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税务参考’,随着税收优惠的持续加码,开起特色小店,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民宿业主孙波表示,旅游产业是链条产业,产业上下游涉及行业广、就业人员多,虽然大都是小本买卖,却养活了千家万户,是乡镇经济基石。
在单一捕鱼转型结合特色多向发展的道路上,减税降费政策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尤其去年疫情期间,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都实现了零缴税,为旅游业恢复生产、加速发展注入了动能。嵊泗县税务局立足全县旅游资源优势,借力减税降费措施,不断推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政策服务,让改革红利在旅游行业中得到充分释放。
“红利+创新”:传统基础产业“固本强基”
海岛人深知当年“万船云集嵊州洋,十万渔民下东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早早开始谋求“蓝色经济”绿色转型。
“别看我这个厂子不大,一年加工贻贝等近1000吨,产品远销泰国、韩国等地,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嵊泗县翔远水产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海平在这转型里受益颇多。他的厂子里,传统的贻贝手工加工,已向大规模机械化转型。与此同时,与贻贝养殖运输密切相关的制冷行业、贝壳生物处理等也得到发展,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企业的转型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李海平介绍,自企业成立以来,嵊泗县税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骨干走访调研,帮助企业理清税收政策、解决涉税疑难题。去年复工复产阶段,35万元的出口退税额和税务干部提出的出口转内销建议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实现逆势发展。
减船转产,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新增养殖品种,整治贻贝加工业、船舶修造业,在渔业转型的道路上,税务部门持续发挥着税收职能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李海平仍信心满满:“我们将在绿色渔业转型上持续下功夫,努力把水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海岛优质水产品更好走向国内外市场。”
港口强县、旅游富民、渔业固本,嵊泗县税务局将继续发挥税务力量,立足“港景渔”,助力嵊泗实现港产城融合、山海城交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