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村的传奇故事,相信人们听多了。但这个细节,熟悉的人可能不多:
那是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下姜村村民姜德明家中走访。
可没想到习近平刚坐定,女主人一杯热茶递上前,手一抖,热水竟洒在了客人身上。
“不要紧,不要紧,我的衣服穿得比较厚。”习近平毫不在意,继续谈笑风生。临走前,还暖暖地邀请大伙儿合影。
不经意间的细节,流露的正是至深至浓的人民情怀。
为民爱民,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2006年5月25日,习近平在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调研。
日前,《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出版发行。像这样的细节书中还有很多。
为什么书名中有个关键词——足迹?
细节的背后是什么?令人回味的又有什么?
习近平爱调研、爱下乡。在浙江工作的那些年,这片10.55万平方公里的地儿,他几近跑遍。
从面积上说,浙江不大。可要是绕着转,从东海之滨到钱江两岸,从城镇社区到海岛山村,跑跑还是很费工夫的。
比如,从福建来浙江不久,习近平就为自己定下个目标:当年春节前把11个市都跑遍。很快,目标就完成了。
而接下来一整年,他的日程又是满满当当:
2003年,习近平赴市、县(市、区)调研25次,53天;赴省直单位调研20次,15.5天;赴上海、江苏和西部地区调研3次,18天。此外,陪同中央及兄弟省市领导考察41次;参加各类会议164次,参与各种会见222次。
“浙江的省情、民情要了解,全省的干部要尽快熟悉,一些事关浙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省委、省政府尽快决策,等不及啊!”他曾这样对记者说。
在浙江期间,他还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2004年4月12日,习近平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调研。
那是中华民族历史深处的精神追求。是《尚书》中的箴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朱熹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那是红色火种的代代相传。1842年,马克思、恩格斯向青年黑格尔派论战:“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李大钊则在天安门前慷慨呐喊,为了“庶民的胜利”!
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真心实意,谁掏心窝子、跑深了,他们自然看得见,也感应得着。
《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中,很多细节和插图,都是习近平在社区巷陌、乡野村舍中与群众在一起的画面。
他曾说:“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
深在哪里?在内心深处。
在前些天的新书首发现场,红色幕布揭开的一刹那,看到封面上那张朴素的照片,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心头暖了一下。
画面上,习近平双手紧紧与两位老人相握。他被拥在中间,三人笑得灿烂。
那是2006年9月,习近平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慰问驻岛官兵后,特意去看望当地渔民时被拍下的一幕。会心相视,心手相连。
2006年9月21日,习近平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慰问驻岛官兵后看望当地渔民。
深在哪儿?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江南多雨,台风也不少,习近平常冒雨外出。
2004年8月,台风“云娜”在温岭登陆。他24小时内多次前往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又顶风冒雨,执意坐上挂机船,去看望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当被记者问及,台风还没有完全过去,是否意识到当时的危险时,习近平说:“我并不觉得危险,防御危险的应急能力我们还是有的。过去我们什么都经历过,包括在水里漂上半天、一天,问题也不大。而且真正困难的地方、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我们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出现的地方,这也是责任所在。”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2013年,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卷着裤腿打着伞,在大雨中考察武汉新港的形象。
风里来雨里去,步履中有深情。在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大江南北,足迹深深嵌入这片土地。
三
多跑,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跑透,实打实地跑。
深入人民,更是问计于民,听实话、摸实情,透彻了解困难和问题,“跑”出思考和方法。
习近平考察调研有个风格:只是“去过”不能算数,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门的时间,沉下心来蹲几天,并且要有成果。
2004年6月,他来到湖州调研“八八战略”落实情况,一路上不忘关注各种民生“小事”:在长兴的福利院,他特意查看为老年人、伤残和复员军人、残疾儿童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设施;在吴兴织里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座谈,他又着重了解当地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举措。
行程快结束时,他还抛出自己主持的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课题,与当地干部探讨。
后面的事情,就跟所有浙江人有最直接的联系了:浙江很快提出“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
这段温暖征程,浙江一直延续至今,每年两会都在强调。
人民情怀,是对民生冷暖的关切,解决与老百姓最相关的问题。
不仅如此,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原点”出发,它还落在了省域治理实践的方方面面。
比如,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比如,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美丽浙江”,再比如,叮嘱党员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步履铿锵中的种种探索与实践,无不归结于一句话——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