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欧阳修是如何“改文风”的

字体:
—2022—
08/18
14:00:00
2022-08-18 14:00:00 来源:浙江宣传

  “改文风”古已有之,只是在唐宋有个更大气的名字,叫“古文运动”。唐朝领头的是韩愈,宋朝领头的是欧阳修。

  他俩为啥要发起古文运动?因为南北朝时,骈体文的势力就很大了,基本统治了文坛。骈体文文体优美,但到后来华丽空洞,流弊甚多。韩愈、柳宗元要推行散文,在中唐时振臂高呼,给予骈体文迎头痛击,不过应者没有云集。韩柳之后,骈体文马上卷土重来,占据了主位。到了五代、宋初,还是骈体文的天下。

  在欧阳修的时代,有两种文风盛行。一是西昆体,追求声律骈俪、文辞优美,花里胡哨,只讲形式。

  另一种叫太学体,为攻击西昆体而生,是矫枉过正的产物。这种文体既不平实质朴,也不典雅华丽,完全是为了跟骈体文唱对台戏,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一句话总结,看似非常高深,但没一句是人话。

  一

  怎么改掉这不良的文风?欧阳修选择自己写,身体力行干出示范来。

  此前也有人攻击西昆体,但成效不大,因为他们写得还不如西昆体,所以没啥影响。欧阳修想改掉这文风,就得自己立出标杆来。

  欧阳修的榜样是韩愈。但韩文的问题他也正视,并不盲从;骈文的优点他也吸收,并不抛弃。比如写《秋声赋》,他将散文笔法引入赋体,奇偶相见、纵横开阖,给这种古老的文体带来了新生命。

  在欧阳修眼里,“文道并重”,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同等重要。好的思想,若没有好的载体,根本传不出去。他的名篇《醉翁亭记》,开头的“环滁皆山也”,就改了多遍。其余的文章也是数易其稿。他夫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怕先生来责备吗?欧阳修哈哈大笑: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他的文风以散为主、骈散结合。抒情文、记事文、议论文,读起来都舒徐流畅、从容不迫,深受天下士人追捧,被公认为文坛盟主。所谓“修文一出,天下士皆向慕,为之唯恐不及”。如同现在文章一出,朋友圈就有人自动转发,篇篇“10万+”。文章太好的副作用是,求他写墓志铭的也络绎不绝,让他负担很重。

  二

  欧阳修认为,光靠个人写还远远不够,得从制度上进行彻底的变革。1057年,机会来了,他被朝廷任命为省试的主考官。

  考前,他多次公开强调,绝不给险怪奇涩的文章以活路,让考生一定要言之有物。

  可很多考生不在乎。此前,宋仁宗两次下诏要戒除文弊,但是文坛完全不为所动。

  当时有个叫刘几的考生,是太学体的高手,夺魁呼声很高。他的应考文章依然是太学体,出现了“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这种“高深莫测”的非人类语言。欧阳修气得用红笔在试卷上刷来刷去,写上“秀才剌,试官刷”,张贴在墙壁上示众。

  而苏轼也参加了这场考试,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完全符合欧阳修“改文风”的要求。欧阳修看后拍案叫绝,认定是自己的大徒弟曾巩所写。为避嫌,他忍痛给了第二名。

  后来结果一公布,写太学体的人全落榜了。落榜者把上朝路上的欧阳修团团围住,谩骂及至厮打,巡逻的人来了才散开。不解恨的还专门写了《祭欧阳修文》,扔到他家里。举报信更是满天飞。欧阳修苦不堪言。

  最后,宋仁宗一锤定音。他在殿试中,将欧阳修省试通过的全部予以录取,给了最大支持。

  科举的标准就是风向标,“平淡典要”的文风得到了最高层的认可。那个被当成反面典型的刘几也“浪子回头”,几年后改名参加科考,成为科场第一,写的文章也广为传诵。

  当然,最终证明欧阳修正确的还是历史。他主考的这一榜被人称为“千年科甲第一榜”,确实星光璀璨:从文学上看,有苏轼、苏辙、曾巩这样的文学大师;从经学上看,有程颢、张载这样的哲学大咖;从政治来说,后来任宰执的就有章惇等9人。文风一改,优秀人才果然应时而出。

  欧阳修最大的收获还是苏轼。他毫不掩饰对苏轼的喜爱,说:

  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他把苏轼当成了古文运动的继承者。

  苏轼果然没让他失望,文风更加汪洋恣肆,甚至超过了他,成为有宋一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影响了更多的人。经过师徒两人接力,宋代的靡丽和艰涩文风完全改变,西昆体、太学体被扔弃在历史的角落里。

  三

  在欧阳修眼里,“改文风”,并不只是在文字上下功夫,而是要和作风、理想捆绑在一起。他临终叮嘱苏轼,“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改文风”只是起步,求正道才是终生的追求。

  欧阳修为官作风一直硬朗。他因父亲早丧,家境贫困,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出身。但他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一直刚直耿介,比他的文风还硬朗。

  因针砭时弊,范仲淹被贬,有人落井下石诋毁范仲淹。欧阳修当时还是个小官,就写信骂那人毫无廉耻,结果被发配到基层当县令。

  后来,他接替包拯当了开封府的长官。有个叫梁举直的太监,因犯法被移送开封府。事不算大,这位太监却请了三次圣旨给自己说情。欧阳修丝毫不给情面,三次都把圣旨退了回去。

  仁宗劝他,人家说话直,不计后果,你都当这么大官了,怎么还是有话直说啊?英宗说,你老是面折人短,一定会得罪人,改下工作方式吧。

  欧阳修说,好好好,改改改。不过日后还是没改变。最后老是受排挤,经常被赶出京城——不然我们也看不到《醉翁亭记》这种寄情山水的佳作。

  和韩愈相比,欧阳修的古文运动成功了,从南北朝以来长达600年的骈文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他和他的学生们提供了论事说理、抒情言志的文章样板,这种新文风影响了元明清的900年,被后人发扬光大。

  感谢欧阳修,他让我们明白:文章是人写的,也是给人看的。而我们这个时代,由于文山会海还在,西昆体和太学体总会沉渣泛起,写的人和看的人,都深受其害。让我们一起努力,先从“改文风,说人话”开始!

  欧阳修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唯有“改文风”,不追求空洞华丽,也不诘屈聱牙,才能抵达读者;唯有“说人话”,不长篇累牍,也不云山雾罩,言之有物才能打动人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