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全国多地发公告称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引起社会热议,供销社意外翻红。一时间,大家纷纷感慨,课本里张秉贵的记忆压不住了,供销社要回来了吗?
其实,这些都是对供销社的刻板印象。看似是重出江湖,其实它从未离开。在浙江,供销社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故事还要从1955年诞生于嘉兴平湖的“新仓经验”说起。如今,在平湖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毛主席的一段手迹格外醒目:“本书谈这个问题的只有这一篇,值得普遍推荐,文章也写得不坏。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当普遍推行。”
谈的什么问题?为何要普遍推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手迹背后的求索岁月,感悟供销社与浙江农村的不解情缘。
一
真正的经验,一定来自于实践。“新仓经验”,正是源于一段曲折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户们都铆足劲儿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但是生产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匮乏,禁锢着单家独户的小生产发展。于是,党中央在1953年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新仓乡更是走在前列,只用一年时间就建立起了24个生产合作社和3个常年互助组。新仓供销社更是首开先河,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订立将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收购结合起来的结合合同。
然而合同是签了,效果却没想象的好。
很多农民把订立合同误解为方便购买肥料、饲料等紧缺物资,所以在物资提供上要求越多越好,但在农副产品交付上却希望越少越好。这样,合同当然就执行不下去了。
摸着石头过河,在哪个时代都值得鼓励。正是看到新仓等地新情况,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决定在新仓组织一次试点。
与最近的寒冷天气如出一辙,那是1954年的初冬,新仓乡早早飘起了大雪。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被堵在家里,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庄稼地,思索着明年的生计与前程。
一筹莫展之际,试点工作小组敲开了社员们的家门。领头人是时任浙江供销合作社供应处科长的张德喜,他带着两名同事和新仓乡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一待就是两个月。
其间,工作组白天顶着严寒走村入户,晚上还经常与农户谈话,休息时就睡在稻草打的地铺上。
严谨的作风、务实的态度、为农的情怀……试点工作赢得农户的拥护。不到半个月,新仓供销社就签下了27份结合合同,还为新仓乡的合作社理出了一条新思路。
一方面,根据合同指导生产,工作组带着供销社、生产合作社、农户制订了“一年早知道”的农业生产计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供销合作社作为物资的中转桥梁,既带来了紧缺的生产资料,也保障了农产品销售。
试点工作结束后,工作组执笔写了一份总结材料,发表在《浙江农村工作通讯》上。1955年9月,毛主席把它收录在《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书中。
同年12月,毛泽东又亲自将文章题目改为《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订立结合合同》,并对3处文字和13处标点符号也作了修改,还撰写了编者按,将它收录进由他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
这段编者按正是这份弥足珍贵的批示,“新仓经验”由此诞生。
二
“新仓经验”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还在于它历久弥新的魅力。
翻开浙江乃至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史,处处都有着“新仓经验”的影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家庭焕发出新活力。但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如何对接国内外大市场?农业分散所引发的购销问题再次凸显出来。
这一问题在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的浙江省尤为突出。
对此,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的“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视‘三农’利益、导致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刚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在当年1月8日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宏伟构想。
“新仓经验”发源地平湖市被迅速列为全省“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试点县(市)之一。不久,全省首个县级农合联在这里诞生,首个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在这里建立,全国首个农合联“三位一体”线上版在这里实现。
“为农服务,需要实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滚雪球”壮实力的过程。
例如,平湖林埭的达意观赏鱼专业合作社,由企业与平湖市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与105户养殖户结成“合作联盟”。
新成立的合作社拥有专业的市场团队、融资机构、客户资源,其能力比养殖户强得多,也能在市场中占据更高的谈判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达意观赏鱼合作社通过送种苗、送饲料、送技术、送药物和包收购、包效益的“四送两包”模式,养殖户的收益净增了30%,也让林埭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温室养殖观赏鱼基地。
为什么说在“三位一体”上能看到“新仓经验”的影子?归根到底,它们最核心的内容都是解决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建立什么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带动农民合作致富的问题。
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三位一体”改革还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到数字经济,“新仓经验”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三
“新仓经验”诞生于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致敬着昨天,也鼓舞着今天。
张德喜他们在新仓的试点为何能成功?关键就在于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细致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当时,浙江在内的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社冒进现象。
比如,官僚主义,一些地方在统购统销中搞强迫命令,只为政绩;形式主义,一些合作社不顾客观条件,只追求合同数量;本本主义,一些供销社照本宣科,盲目制订合同,难以实行。这些情况的出现,甚至在部分地区引发了农民与合作社、农民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新仓供销社在风高浪急中脚踏实地,试点工作从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出发,从而更科学地把握了农村合作化推进的规律。
有人说,经验的形成并非是一条直线,而往往是一条曲线。正如两条腿走路,一条迈上前,就要把另一条扔到后面。
“新仓经验”60多年的发展,一条总脉络就是与时俱进。
在计划经济时代,结合合同实现了农业生产同国家计划紧密结合;面对市场化,“三位一体”在全国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农合联打造为农服务新模式……“新仓经验”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关键就在于一次次的改革和重组。
同时,在这条发展主线上,“新仓经验”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显示出其永不褪色的政治价值。正如张德喜回忆中提到的——“结合合同不是一张纸,而是一颗懂农民的心”。
在今天,这些依然有着鲜活的启示意义。
透过“新仓经验”,也许我们能一窥“不老供销社”的深层密码。它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而是为农服务的延续。秉持着“为农”的宗旨,“结合”的灵魂,“创新”的动力,供销社在农村现代化道路上还有着巨大想象空间。
而永不过时的“新仓经验”,又将有哪些创新?让我们拭目以待。
【档案资料】
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珍藏的毛泽东同志为《平湖县新仓乡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一文批示手迹,为平湖档案馆复制件,尺寸长宽各26.7厘米,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
复制件是单面复印的八开纸,共五张。每张中间是铅印文字,四周留白较大。铅印文字下面有页码,是621—629页,共九页。毛泽东同志写的按语和修改内容集中在前两张纸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