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揭晓了“2022年度流行语”,其中,“电子榨菜”一词的入选,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在互联网平台搜索“电子榨菜”,可以发现它已成为时下最火爆的热词之一。也曾有自媒体以“电子榨菜”为主题发起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93%的网友有消费“电子榨菜”的习惯。还有,2022年11月成立的豆瓣小组“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更是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聚集了超过6万名成员,成为豆瓣新组排行榜里的“佼佼者”,组员们相互“安利”各种口味的“电子榨菜”。
那么,“电子榨菜”为什么能风靡全网?
一
先来说说“电子榨菜”到底是个什么“菜”。
实际上,“电子榨菜”主要是指吃饭时间看的短视频,如同榨菜一样,成了很多人的“下饭神器”。
“电子榨菜”并不局限于某种类型,可以涵盖各种影视题材,男主一般叫“小帅”,女主一般叫“小美”,开场通常为某个关键场景画面,然后用3—10分钟解说,再加上一段BGM,一段“电子榨菜”就这么完成了。
“电子榨菜”的“互联网记忆”,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比较出名的是台湾博主“谷阿莫”制作的“x分钟带你看完x电影”系列,如“三分钟看完《鸟人》”“5分钟搞定《霍比特人1—3》”等。
这些年来,无论是“学生党”还是“打工人”,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点开一段“电子榨菜”,津津有味地享受用餐时光。
“电子榨菜”何以让人如此“上瘾”?甚至有些人如果找不到一段感兴趣的视频,就难以动筷。
首先是“食用便利”。“撕开即食”“方便入口”是“电子榨菜”的一大特色,单集少则一两分钟,多则三五分钟,内容紧凑,适合在不想动脑又不愿无聊的“碎片化”时间里观看。比如,148分钟的电影《西线无战事》、3小时片长的《泰坦尼克号》、36集的电视剧《亮剑》,统统可以浓缩在一段段小视频中。
其次是“口味诱人”。“电子榨菜”之所以成为“佐餐标配”,是因为它浓缩了精华,戳中了观众的“味蕾”。先用一个只包含主谓宾的句子作为视频封面,将观众“骗”进来,再提出设问,将影片中最猎奇或者最具悬疑的情节放在开头,引人入胜、增加驻留时间,当剧情即将高潮时戛然而止,并吸引你手指上划进入下一集。可以说,这些短视频往往“爽点”密集,时刻都是叙事高潮。
再是“种类丰富”。这类短视频内容“海量”,不论是经典的宫斗剧《甄嬛传》,还是让人食欲大开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或是“少儿频道”里的《中华小当家》《神厨小福贵》,以及时下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向风而行》等,只要是观众想看的,不论题材、类型、时长,都可以制作出来。可以说,既重温了经典,也解了很多“打工人”没时间追剧或看片的“渴”,起到了“科普”的作用,拓展了知识面,有了更多的“谈资”。
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子榨菜”并不能真的改变饭菜的味道,但却能改善人们进食的情绪。特别是对独自进食的人来说,“电子榨菜”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孤独,提供了精神陪伴。
二
眼下,“电子榨菜”颇得观众恩宠,那么,它能长久吗?
事实上,这类短视频极易侵犯版权。比如,腾讯视频曾对抖音发起侵权诉讼,称其独播电视剧《扫黑风暴》在抖音上存在侵权视频,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又如,几年前,“谷阿莫”曾被片商提起诉讼,称其未经许可,使用没有合法来源的影片。
“二创”对原创作品“剥皮切肉”,制作成本不高,却能够在不同平台传播获取流量,不仅没有支付版权费,还能够变现,严重侵犯了版权方的利益。长此以往,剧集原创方得不到播放量带来的“奖励”,势必会影响创作热情。而高质量作品的减少,最终还是会“苦”了观众。
除了侵权,“电子榨菜”也自带一些“数字亚硝酸盐”,调味过猛,既掩盖了食物本身的风味,又伤害了健康。比如,有的视频一味截取暴力、色情等低俗镜头,仅抓住眼球,未表达思想;有的曲解原作本意,甚至错漏百出,备受质疑。笔者曾看到某短视频在解说《神雕侠侣》时,将李明启饰演的“孙婆婆”误说成《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
“电子榨菜”的野蛮生长,引发了行业协会的抵制。
2021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明确规定,不得播出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短视频内容。
同时,也曾有逾70家影视公司发布联合倡议书,要求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
国家电影局就此发布公告,表示要加强电影版权保护,依法打击短视频侵权和盗版行为。
据《2021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1300万件原创短视频及影视综艺等作品的二次创作短视频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万个侵权账号,通知删除近1900万条侵权视频,涉及点击量5.01万亿次,按万次点击10元计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1亿元。
三
可喜的是,相关政策与规则发布和监管“出手”后,这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日益走向规范化。
比如,前段时间,抖音与爱奇艺、快手与乐视,分别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进行合作。
这意味着,抖音、快手的创作者可分别对爱奇艺、乐视经授权的版权作品进行“二创”,并发布在平台内。
长视频为短视频的制作提供了丰厚素材,从而使自己不再“孤芳自赏”,短视频也为长视频的宣发提供了传播空间。
可以说,长短视频正从“相爱相杀”逐渐走向“互利共生”。
不可否认,“电子榨菜”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确实有它们存在的意义。但同时,也有人担心它们正让人逐渐失去耐性。比如,B站曾发布一则关于“电子奶瓶”的视频,里面提到有人看《红楼梦》,第一页看了15次都没翻过去,而现在更是很少看书了,因为总能在短视频里,一不小心把书给看了。
这也启示短视频创作者,不能仅停留在“视频搬运”,而要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在电影解说领域,《第10放映室》节目多年来深受影迷欢迎,很多人喜欢里面一针见血的犀利点评,也爱看穿插其中的诙谐调侃,可谓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值得这类短视频学习借鉴。
对观众来说,看“电子榨菜”可以调节口味,但不能只看这些视频内容。就像人不能只吃榨菜,也要吃好主食和新鲜蔬果。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才能促进独立思考,提高思辨与逻辑能力,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提升认知和眼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