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时光呼啸着将西湖的故事轮番上演,人们依然不会忘记10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1922年8月底,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对此这样评价:“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政策由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史称“西湖会议”。今天,我们回望1922,追寻它的踪迹。
一
“西湖会议是一次秘密会议,父亲走的时候没有和家里人讲。”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先生曾向外界透露。1922年,李葆华13岁,年龄尚小,对于父亲的工作所知不多。但他的手头,一直保存着父亲写的一封信。
这封信,如今珍藏在位于杭州北山街44号的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李大钊在西湖会议召开之前写下的。信件全文不足200字,但信息量很大。
信中提到了孙中山抵沪后的态度和打算,李大钊对孙中山抱有联合态度。而其中所说的“弟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一二日即回沪去洛返京矣......”,被许多学者认为就是去参加秘密召开的西湖会议。
就在此前一个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
但一个重要问题随之而来:双方究竟怎么合作、以何种方式展开?这显然要由双方协商决定。为此,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议,大家坐下来,开个会谈一谈。西湖会议由此召开。
对于这一背景,陈独秀在《告全党同志书》中曾有表述:“党的‘二大’散会不久,共产国际即派马林来中国,要求中共中央全体委员在西湖开会,提议加入国民党组织。”
自此,承载了千年风雅的西湖,捻起暮夏的涟漪,以温柔又刚毅之姿,朝着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奔涌而去。
二
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中,展出着一幅名为《携手》的油画:西湖的一只画舫上,马林和李大钊居中而坐,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高君宇或站或坐。窗外是郁郁葱葱的山、熠熠生辉的水。
“携手”二字,寓意着国共两党当时的双向奔赴。画作虽有一定创作演绎色彩,但在那个火热的夏日,7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集结在杭州西湖确有其事。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会议是“南陈北李”第一次在党的会议上聚首。有专家分析,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李大钊与陈独秀曾在北京多年共事,但党的一大、二大,李大钊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出席,党的二大则是陈独秀首次参会,并主持了大会。
事实上的情况并没有画中那么平静祥和,相反却是暗流涌动。毕竟参会者是奔着消除争议、达成一致而来。
会上,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一时间,一场激烈的争辩在唇枪舌剑中拉开。
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员加入无异于与资产阶级相混合,将丧失自身独立性;有人基本同意,认为这是实现民主联合战线较为行得通的办法;还有人说,应该“有条件地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
经过两天的充分讨论,最终会议通过了陈独秀提出的在国民党取消“打手模”以后,中共少数负责同志可以先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在此基础上,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次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国民大革命展开,最终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可以说,西湖会议是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步,是成立一年多的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考虑到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的抉择。
三
时光终会拂去岁月的封尘,露出它清晰的肌理。有专家表示,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目前,西湖会议的召开时间、参与人员、主要内容等问题均已得到佐证。
但由于会议极为隐秘,部分谜团至今仍未解开。比如,西湖会议确切会址在哪?这次高层会议,为何要跑到杭州开?等等。
不过,这并不妨碍时隔100多年后,我们仍去追寻这次会议的踪迹。
西湖会议,回答了当时中国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正是当时多种历史因素的汇聚,促成了此次“西湖之行”。比如,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关注,以及国共两党当时还有着一致的革命目标等。
正如有专家分析,从当时我们党的自身力量来看,如果孤军奋战,要实现革命目标是不现实的。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共产党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包括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派。
走过的路,是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过的地方。从南湖到西湖,从红色印记中,我们还看到先辈们在觉醒年代为谋求民族振兴奔走呼号、奋斗终生的样子,领悟我们党在来时路上、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深深根植、相伴相生的顽强斗争精神。
透过一汪碧澄的西湖水,我们回望过去,读懂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每一次抉择都有其必然;而当尘封的历史逐渐清晰,我们穿透时光,读出信心所在、方向所在,凝聚起面向未来、接续奋斗的力量。
【档案资料】
《李大钊写给胡适的一封信》(复制件),现存于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信件全文180余字,内容如下:
适之吾兄:
学潮如何结束?中山抵沪后,态度极冷静,愿结束护法主张,收军权于中央,发展县自治,以打破分省割据之局。洛阳对此,可表示一致。中山命议员即日返京。昨与溥泉、仲甫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Democratic front)与反动派决战。伯兰稍迟亦当来京,为政治的奋斗。《努力》对中山的态度,似宜赞助之。弟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一二日即回沪去洛返京矣,余容面谈。请将此情形告知梦麟、一涵诸同人。
弟 李大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