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标题刺客”刺伤了谁

字体:
—2023—
07/18
10:50:55
2023-07-18 10:50:55 来源:浙江宣传 之江轩

  “浙江人被确诊为孙悟空!”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文章讲的是浙江进入持续高温天吗?“刚刚!重磅官宣!”你曾被这样的标题“骗”进去过吗?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标题刺客”的讨论持续在媒体从业者的朋友圈内流传。《重磅!火了!定了!……“标题刺客”正在抹杀新闻学?》《这三种新闻,用户为什么深恶痛绝?》等文章都认为,新闻标题与选题方向正在变化,有专家甚至忧心“新闻学不存在了”。

  新媒体作品的评价指标一直是个业内难题。随着一味追逐流量倾向的不断强化,“标题刺客”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制伏“标题刺客”,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和早前风靡一时的“震惊体”相比,“标题刺客”有所不同。在内容上,它们多为政府部门的发布或媒体现场采访来的稿件,并不弄虚作假;发布平台上,“标题刺客”从自媒体账号延伸到权威新闻媒体的新媒体账号,甚至在政务发布号上也有出现。

  事实上,两者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夸张、悬疑等手法,吸引用户点击进入,从而获取流量。从本质上来说,“标题刺客”也属于标题党的一种表现形式。

  天下熙熙,皆为流量。相比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特征之一就是流量数据很显性,一篇稿子,一个视频,有多少人看过,一目了然。也正因如此,点击量、爆款量也成为最便捷、最简单的衡量指标。在流量指挥棒之下,出现“标题刺客”也不足为奇了。

  就表现形式而言,“标题刺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短句扎堆。“定了”“重磅”“官宣”……打开社交平台搜索这些关键词,会跳出来一大堆相似的标题,比如“刚刚,紧急删除!”“定了!降”“重磅发布!”。这些标题使用的多为短句,用词直接,语气强烈,让人一眼扫过就记忆深刻。当用户一下子看不明白讲的是什么,就有了点进去看个究竟的欲望。

  掐头去尾。在新闻学的概念里,何时何地何人等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元素。但一些创作者认为,如果把这些元素都放在标题里,受众对内容一目了然,那么很多对此不感兴趣的用户也就不会再点开文章。

  因此,有些新媒体账号的稿件标题故意掐头去尾,甚至直接用省略号作为标题,就是为了制造悬念,引诱人们贡献点击量。比如,有人就把马上要下大暴雨这件事,“包装”成“突发!事关所有人!”,让看到的人不明就里忍不住点开。

  挑动情绪。动不动就“震惊全国”,时不时来个“大转折”,再加上大量的感叹号等,都是“标题刺客”常用的方式。其目的就是挑动用户情绪,吸引他们点击阅读。更有甚者,为了迎合某个热点,故意从文章中断章取义,得到了想要的效果,却影响了新闻的可信度。

  “标题刺客”的出现,是在新的传播形态下,由于传播技术、传播媒介、评价体系等变化带来的新问题。这其中,既有传播者本身的原因,也有传播环境的影响。

  在显性流量的新媒体环境下,对于部分新媒体账号运维者来说,迎合用户的情绪至关重要,只要有人点进去了,就产生流量,至于这个传播是不是有效,内容是不是能够打动人,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了。

  

  经常有记者抱怨,辛辛苦苦采写的稿子,做个规规矩矩的标题,发在平台上才一两千的阅读量,实在没什么成就感。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上,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如果新媒体标题不能一下子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的确很容易被滑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标题,不一定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客观来说,适当的标题创新,的确是助力文章传播的加分项。但当创新变成了故意吊人胃口、博人眼球,看着满屏的“重磅”,用户的心理也会从喜欢变成为厌倦甚至厌恶。那么,“标题刺客”刺伤了谁?

  首先被“刺伤”的是用户。好比“狼来了”的故事,一次次的上当受骗,让用户的感情逐渐变得麻木,对社会公共话题或许也会变得越发冷漠。如某些公号一次次用“巨星陨落”做标题报道公众人物离世的消息,用户看得多了,反而产生了逆反和调侃的心理,对公众人物去世的痛惜感却被消解了。

  被“刺伤”的还有新闻专业性。筛筛选选网上的内容,再做个有噱头的标题,就能获得不错的流量。在“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之下,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做优质原创内容的人越来越少,愿意深入现场核查的人越来越少,新闻专业主义频频受到质疑。

  被“刺伤”的,最终是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线,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既要聚流量也要聚人心,如果失去了用户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便无法起到引导舆论、发出主流声音的作用。

  无论这类标题“刺伤”了谁,究其根本,这是媒体融合大潮冲击下,新媒体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精准所导致的怪相。起一个“不带刺”的新媒体标题,从小处说,关系的是一篇稿子的阅读量,往大了说,关系的却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

  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在笔者看来,标题非小事。提高新闻舆论的“四力”,离不开好作品,而标题就像是一个作品的“眼睛”。流量汹涌的环境下,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关键是如何做到善用流量,让流量真正能够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这需要从业者自身付出努力,也需要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发挥合力、相向而行。

  专业“定心”。风物长宜放眼量,媒体在舆论场的得失,不在一个稿子,也不在一时,对媒体来说,不能为了迎合而迎合,而是要通过优质的内容获得用户的认可,涵养一批具有忠诚度的粉丝,凭实力引领大众。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处在同一个层面,面对自媒体利用“标题党”收割流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难免会有心理失衡的时候。但一场有智慧的比拼,要以己之长攻人之短。相比自媒体,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专业和权威,如果丢了这两大法宝,相当于弃了武器上阵,难免会败下阵来。

  对于媒体来说,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的原则,精准的、有效的阅读量才是值得尊重的流量。

  考核“宽心”。数据是显性的,但也是有局限的,无法完全反映一篇稿子的质量和影响力。新媒体时代,不讲流量是自娱自乐,只讲流量容易罔顾是非。

  考核时,将流量作为新媒体评价指标的同时,也要考虑稿件的引导力、公信力,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质量和传播效果等多个维度来评价稿子的优劣,从而缓解运维者的流量焦虑。

  比如,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办法中,对融合报道评奖的标准,采用的是“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传播效果较好”,并不“唯流量是从”。

  平台革新。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在常规的转、赞、评等要素之外,形成更科学的评价数据体系,为营造优质内容生态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前段时间,B站将视频的前台显示数据,用完播率取代播放量的尝试,就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再如,邀请专业的资深媒体人成为把关人,对标题进行把关、审核。对于“标题刺客”,应该减少推荐量、曝光率,甚至采取处罚措施,等等。

  此外,引导之外还需有治理。对于各种“标题党”,有关部门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流量密码”人人想要,“流量思维”无可厚非,但获取流量的途径不应该是“标题刺客”。制作一个好标题,需要在文化的积淀、经验的累积、专业的学习中慢慢领会,走“标题刺客”的捷径也许会快人一步,但终究不能走得更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